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挂牌匾易治心伤难 台当局应多体恤社会民意

2009年07月22日 11:16: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22日发表社论说,折腾了大半天,“中正纪念堂”牌匾7月20日重新挂回;一来一回折腾了两年,这场更名事件又绕回原点。当初的改名,与今日的复名,都是政治动作,象征意义大于国计民生,宣扬表态多于反省包容。

  社论认为,这次的复名其实也不是完全的历史倒带。虽然摘掉“台湾民主纪念馆”换回“中正纪念堂”牌匾,但广场上的“大中至正”被更名为“自由广场”,台“教育部”就决定维持,并且继续以“功过并陈”的方式规画蒋公文物展示室内容,未来还将推动设置“台湾民主陈列馆”,也算是采纳了中正纪念堂当初更名的原始诉求。

  但即使如此,把走过的路再绕回来一半,到底有没有必要与急迫性,却仍然值得商榷。“教育部”固然可以依法论法,认为《中正纪念堂组织条例》未经“立法院”废止,当初的更名自属非法,如今必须依法行政予以回复。但自始至终,这都是一场政治事件,挑动的是民众的感情与历史创伤,既然属于感性而非理性,诉诸冷冰冰的法律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运用政治智慧才能处理。

  社论指出,两年前陈水扁大张旗鼓地为中正纪念堂更名,就是企图煽动族群对立以凝聚支持,当初也的确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乃至发生记者遭车冲撞受伤的不幸事件。无论更名的工程经费、个别流血冲突或族群紧张对立,这样的撕裂挑拨都令台湾社会付出了惨痛代价。

  但无论如何事情过去了,在广场上做早操的继续做早操,参观蒋公铜像的继续参观,此时又急着把牌匾换回,无异把尚未愈合的伤口再撕开,让社会又想起那个伤又感到那个痛。请问,到底是为了什么十万火急天大地大的理由,非这么做不可?

  社论强调,当初实在没必要改名,但既然改了,如今也没必要硬改回来,最好的方式是顺其自然,就让台湾民主纪念馆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不要再为这件事吵来吵去,历史伤痛那里是吵得赢的?民进党抨击马英九没办公共论坛,其实是有办,只是规模并不大,但这是对的,因为大规模的讨论,在现阶段只会重掀无谓的波澜,让相信蒋公是民族救星和认定他是独裁杀手的人正面对决,谁也不会改变想法。而其它人可能对这种争执早已厌烦透顶,认为只是在浪费社会资源。

  被台风吹倒的树,不能马上就扶正。因为一边的根已经受伤,如果马上再摆回来,会连另一边的根都受伤,所以必须慢慢乔,在不增新伤的前提下,让旧伤慢慢痊愈。中正纪念堂的处理亦应如是,只可惜,并未如此。

  社论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让你走出伤痛;但一个社会曾经有过、或仍在流血的创伤,是大家应该一起面对、也必须共同承担的课题。大家都是同胞,尽管成长背景与想法不尽相同,但战场不应该在我们自己内部。历史创伤不但需要抚平,更需要确保不再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做的,是真真正正的看见人,看见人性中的残忍与黑暗,也看见人可以超越自我的潜力。独裁或贪婪并不专属于那位个人或族群,需要防堵的,也不是那位个人或族群。唯有正视造成历史创伤的根源,我们才能看见自己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才能真正自我反省努力改变。如果创伤不能让社会更进步、让文明价值更进化,而只是像家暴般不断自我复制,那我们曾经付出的代价,就太廉价了。

  社论最后强调,中正纪念堂装满了台湾在追求民主人权路上的爱恨挣扎,绕来又绕去,证明这条路有多难走。如果当政者对台湾社会还有足够的疼惜,下次对于历史伤口,请不要再这么粗鲁了。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赛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