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民进党如何面对过去的自己?请不要再打迷糊战

2009年03月16日 09:01: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4日发表社评说,在成熟的民主体制,在野党对政府政策提出批评及建言都是正常的,甚或人民对于在野党间歇的脱序行为也稍能容忍,毕竟在野党难有相同的资源与执政党相抗衡,而适时的街头示威也能提醒执政者人民不同的声音。但以这样的标准来检验民进党当前的“两岸政策”,却令人有“今夕不知何夕”的错觉,他们无缘由的改变立场,又如何让台湾人民对该政党产生信心,愿意将台湾交给他们治理呢?

  就拿眼前火热的两岸经济议题来说,不论是“两岸经济合作协议”(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或“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基本上都是希望能解决台湾即将面对的“东盟加一”或“东盟加三”所带来的冲击。正当东亚各国或地区相继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促进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之际,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却继续受困于民进党“爱台vs.卖台”的政治口水而不能大力推动对台湾有利的经贸政策。

  在野党当然负有职责来监督当局施政,以弥补执政党不足之处;但任何建议皆须务实且符合台湾整体利益,才是人民想看到的。现在的民进党就陷入了“只要是马英九的政策,就一概反对到底”及“逢中必反”的思维而不自知。这也是为何民进党支持度至今仍如此偏低之故。

  民进党一再强硬要求,与中国大陆的任何协议,不论是CECA或ECFA皆应先经过“立法院”的审查才得以与大陆签署,否则绿营将会走上街头以示抗议。坦白说,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对部分不明国际事务的台湾人来说的确有相当的说服力。然而,如果我们以蔡英文过去的言论来检验当前民进党的说辞,就知道这样的要求根本与事实不符,更坐实了民进党一贯“为反对而反对”的立场仍未改变。

  社评指出,在担任“陆委会主委”期间,蔡英文也认为,任何协议都不可能先经由“立法院“审查才跟他国或地区讨论;有丰富涉外经验的她应该也明了这个国际通则。简单的说,蔡英文也知道,谈判应该是先签后审。再者,为了摆脱过去“反中”的刻板印象,民进党在执政期间,不但大幅放宽大陆农产品进入台湾市场,比如从国民党2000年下台时的479项到2008年5月的1415项,增幅达33%;并夸口说两岸经贸的来往在其执政之下更加紧密,来反驳“锁台政策”之说。由此推论,难道他们在当朝期间有如此大幅度的开放,与传统产业不相干?

  民进党现在的立场为何与其当政期间的政策有如此大之差异呢?倘若民进党有幸重回执政,又如何面对如此反复的说辞呢?更甚者,民进党说,如果是跟大陆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ree Trade Agreement)的话,他们就举双手赞成。如果民进党认为,与大陆签订经济合作协议会伤害台湾的传统产业,那为何自由贸易协议就不会伤害这些相关产业?根本就是政治心态作祟,而不是真正关心这些弱势团体。就请民进党不要再打迷糊战,负责地向人民说清楚转折的缘由究竟为何。

  民进党可否想过,正当国际经济一蹶不振之际,各国和地区无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寻求开拓市场之道。况且各地皆认为,大陆市场的复苏将会是世界经济再度恢复生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台湾不设法尽早与大陆达成某种经济协议,进而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签署自贸协议,我们又有什么条件能继续吸引外来投资呢?从多数外商表明支持两岸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样的作法实际上对台湾的整体发展应该是利多于弊。至于对某些产业会造成冲击,当然是当局在拟定协议草案的同时必须优先考虑补助的。

  社评最后说,根据岛内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台湾民众仍不清楚CECA或ECFA的意涵为何,而且在泛绿阵营的推波助澜之下,将近半数受访者也认为该协议应经过民众“公投”决定,这是台当局的失职。一般而言,深刻的政策辩论和公民参与是民主地区在政策决定的必经之路,正在民主政治初期阶段的台湾,两党更应该有耐心及决心,携手合作,让任何政策制订过程都能获得最大的社会认同。既然马英九已经多次向蔡英文主席伸出橄榄枝,蔡主席也应该考虑与台湾最高领导人会面,寻求两党合作的契机,共同研商如何度过此时的经济风暴,这才是台湾之福、人民之幸。

 

更多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