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生报》今天发表社论说: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圆寂,海内外各界纷纷发表感念文章,成为近来热门的新闻焦点,一位佛教领袖的圆寂能够引起各界如此的重视,标示着台湾社会人心的微妙发展;而大陆相关领域也关注圣严法师圆寂所引起的现象,不禁让人进一步联想两岸宗教交流,特别是佛教交流的情况,以及宗教在两岸交流可能扮演的角色演变。
社论说,近年来台湾佛教的各大宗派的发展虽各具特色,但不约而同的都走上“人间佛教”的方向,这个方向让佛教不只鼓励大众出世离苦,还促进社会大众能够积极入世关怀社会、疼惜别人、爱护自然,以便使人、社会和自然形成和谐的关系;在实践“人间佛教”的过程中,佛教希望能活化人心,但却不介入政治,为台湾社会人心的发展注入稳定因素。岛内多年来朝野政党尖锐对立,社会充满张力,“人间佛教”的实践对于暖化和缓化社会张力,发挥相当大的功能,不只对台湾社会内部产生正面的功能,还对于两岸交流甚至台湾的对外关系产生正面作用,因为台湾佛教各大宗派也积极引导海内外力量投入对国际以及大陆的慈善公益,“人间佛教”的精神往外延伸的同时,也为台湾创造了一定的国际声望。
多年来,台湾佛教通过“人间佛教”的实践,使两岸佛教交流不断发展;而这样的发展,也促进了两岸社会人心的交流和理解。多年来,尽管两岸政治面激烈对立,台湾佛教“人间佛教”的实践,总是会发挥缓和修补两岸张力的功能。社论说,我们乐见台湾佛教的“人间佛教”的实践继续发挥促进两岸关系和谐的功能,以关怀为基础,在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克服政治张力和对立的功能。虽然,我们不愿将佛教的“人间佛教”的实践功能过度浪漫或理想化,相信从关怀出发,扬弃本位私心,可以发挥令人想象不到的作用和功能,我们并不会乐观地认为两岸关系可以在强调关怀无私心下就可化干戈为玉帛,要强调的是,两岸社会人心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斤斤计较的算计,对于两岸关系的和谐,会有正面促进作用。
社论最后说,政治力量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岸关系或社会发展最终会受人性,而且是集体人心的发展的影响。人性之所趋,集体社会人心之所向,终将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佛教或甚至其它宗教以关怀为基础的实践道路向我们表明,人性不必然是自私和自利的,人心是可以相互关怀彼此互利共赢的。两岸不一定要零和式的关系,而是可有双赢的格局,希望两岸的主事者或社会大众能够在这样的课题上,多一点反思和用心。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