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把奥运当政斗舞台 民进党“斗争八股”惹人笑

2008年08月13日 09:21:00  来源:
字号:    

  中华台北棒球代表队今天在奥运首场迎战荷兰,不论你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场现场,或在台湾透过卫星转播观战,请一起为中华台北队加油。

  中华棒队能否打出佳绩,是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岛内近日相关的议题讨论,却恐怕很难让选手们感到振奋。连日来,民进党不断运用政治操作左右开弓,左批赛程安排因“中共恶整”而不利中华队,右骂国民党“坐视”台湾被欺负;包括“卡神”杨蕙如欲前往加油遭遣返,民进党都指是“马当局无能”所致。

 

  台湾《联合报》社论表示,如此泛滥的政治口水,不仅偏离了奥运竞技的主题,恐怕也脱离了事实真相。

  先说赛程的安排。奥运的各项赛程一向是由国际奥委会主导,非主办国所能插手;棒球赛部分则是由国际棒球总会负责,亦非中国大陆可以任意上下其手。在这种前提下,民进党硬将中华台北队的日、夜连续赛程指为北京的黑手操作,其实是民进党的“政治审判”;这不啻是民进党把岛内政治恶斗的伎俩拿到奥林匹克赛事上来试身手,根本弄错了场合。

  再说,这项赛程在两个多月前已经公布,若有不公,中华队早就可以向棒总提出抗议,要求修改。事实上,中华棒协对此安排不仅未觉不妥,反而认为如此一强、一弱的参差赛程对我有利,连中华队总教练洪一中也说“安排得很好”。没想到,民进党在比赛前夕竟然以为“发现”了这个“黑幕”,接着就大肆叫嚣,指着国民党破口大骂;这不仅完全搞错了状况,更搞错了对象,只是徒然暴露其昧于事实及缺乏国际常识,贻笑大方。

  社论指出,民进党真心关切运动赛事,偶一弄错事实,外界倒也可以谅解。问题是,对民进党而言,这整场北京奥运,除了供作其内外政治练兵的舞台,它可有其它关怀及悬念?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从圣火传递之争开始,民进党就把京奥当成自己表演“一中一台”的战场,对选手的赛事根本漠不关心。到最近的“中华台北”与“中国台北”的名称之争,民进党更主张,台湾应缺席开幕式以杯葛京奥。这种“政治至上”的心态,除了反映其权力逻辑及思维限度,人们很难看出在其简化的政治口号下有多少对运动及选手的关怀。再说,一个可以透过体制协商及交涉解决的事,为什么在民进党眼里却只剩杯葛及抗议手段?

  以杨蕙如赴京奥“加油”未遂而遭遣返为例,民进党谴责“中共霸道”及“国民党帮凶”当然是最简便的托词,但连日来粗糙的操作,已活生生变成了“政治闹剧”,不仅未激起民众的悲愤,反而只是引来种种嘲讽。试想,民进党向来反对“中华”之称;现在,却说杨蕙如是为了到北京奥运捍卫中华台北而受到压迫。这个逻辑,真的是自欺欺人。

  社论指出,将内部政争手法,用在“外交”及两岸议题上,已是民进党的“一贯伎俩”。内部的“割喉战”,用在“外交”就变成了“烽火外交”;内部的“司法不公”,用在奥运会上就成了“奥运会赛程不公”。过去,民进党的不断抗争手法确曾鞭策了台湾民主的进步;但今天看来,无限的对立却将政治带入近乎窒息的窄巷。现在又要将这种“斗争八股”套用在奥运会场合,令人觉得特别突兀。

  社论认为,进不了北京,杨蕙如其实不必太气愤;她必须要认真想一想,自己究竟是一名护台湾者,或只是民进党的政治演员?对民进党而言,面对这场标志着中国大陆大变化的奥运,如果它绞尽脑汁仍只会无中生有地诬告“赛程不公”,那也未免太可悲了。且看奥运竞技场上,哪一个自怜自艾的选手能在群雄并起中胜出?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