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竞选民进党主席,一般认为胜券在握。
台湾《联合报》今天发表社论说,2006年12月,陈菊以1114票的胜差赢得高雄市长选举,却就此注定了民进党被陈水扁挟持而致失去政权的命运;如今,蔡英文倘若当选民进党主席,会不会又是一场延误甚至扼杀民进党改革的噩梦?
这是一个充满吊诡的情境。蔡英文被视为改革者,但为何又被视为可能是改革契机的扼杀者?在民进党内同样具有改革色彩的洪奇昌说:民进党现在需要的是“创造性的破坏”。他说,这样的破坏如果还不够;他“不忍心投票给蔡英文”,那就不如让蔡同荣及辜宽敏出任党主席。
社论认为,洪奇昌所说是深谋远虑之言。他不怀疑蔡英文的改革信念,却质疑她是否具有现今情势亟需的破坏力。确实,改革就是大破大立;不能破,就无以立。洪奇昌应是认为:此时此际,如果是蔡同荣或辜宽敏出任党主席,民进党所需的“创造性的破坏”反而能够贯彻,能够深化;但是,倘若蔡英文出任党主席,由于破坏力不够,改革也将被延误,甚至化为泡影。当然,此处所言“两蔡一辜”的“破坏力”,不属同一类型。
陈菊赢得高雄市长选举,虽使陈水扁重新站上民进党旗手的地位,却也使得民进党内外的“创造性的破坏”继续深化,一直深化至输掉“立委”及“总统”大选;情势演变至此,“破坏力”几乎已到了只差再铲去一铲土,“创造力”也几乎已到了只差再添加一捧土的地步;俨然民进党已处在“进一步脱胎换骨/退一步折回原点”的境地。蔡英文出任党主席,若不能在“破坏”上铲去最后一铲土,恐就不能在“改革”上添加最后一捧土;那么,两年多来民进党惨重的“破坏”代价皆告枉然,“创造”的憧憬也将化为泡影。这个画面,也许就是洪奇昌脑中的想象。
社论指出,此时此际,对民进党而言,蔡英文是一个最佳的平衡者,却未必是适任的改革者。她的最大功能是平衡流派,使民进党能维持一时的整合,免于分裂;但她的最大负功能却可能是使两年多来民进党内“破坏/创造”的辩证角力突告中断,转为隐伏化及延伸化。也就是说,蔡英文也许可使民进党内的“权力/路线”斗争一时降温熄火;但她未必能成为领导民进党更生再造的中兴领袖。蔡英文的作用可能是:使民进党的急症,变成了更加不可救药的慢性病。
批扁不是改革的全部,但改革不能不批扁。蔡英文不主张批扁,这非但不能重建民进党的价值标准,且可能使陈水扁在卸任后再度挟持民进党。再者,蔡英文在路线论述上迄今亦是语焉不详:例如,她主张“重新思考对中国政权外交”及“与国际接轨的主权观”(皆是古怪的新词),但她承不承认“九二共识”?支不支持“一中各表”?又如,她主张“重新定义台湾的本土论述”,则要不要废除“台独党纲”及“正常国家决议文”?是否回归“台湾前途决议文”?另如,蔡英文说,民进党将照顾“中下阶层及弱势民众”,这是否又将流于“无米乐/昆滨伯”之类的民粹操作?更如何在她所说“民进党国际化”(全球化)的思维中,平衡台湾的M型社会?蔡英文的语言,向来比较没有焦点,这是平衡者的口吻,却非改革者的语言。总之,在批扁及重建路线上若无“创造性的破坏”,蔡英文不可能成为一个改革者。
社论表示,当初因陈菊的胜选,民进党失去了一次贯彻“破坏/创造”辩证角力的改革契机;如今,会不会再因蔡英文的出任党主席,又失去了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改革契机?倘系如此,诚如洪奇昌所言,从“创造性的破坏”之观点来说,蔡英文出任党主席,还不如由蔡同荣或辜宽敏出任。
蔡英文必须自问:我将领导民进党更生再造?或反而我将是延误甚至扼杀民进党改革的罪人?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