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选的民进党正苦思振作之道而不得,但趁着掌权的最后一个月,扁当局内部却不断传出捞一票再走的丑闻。
大选前已经爆发的鐽震案、圆山饭店公司化案、世曦公司购楼案、中东投资案,让社会对民进党当局吃相之难看,瞠目结舌;选后这难看的吃相竟犹未了,台邮金援阳信案、台电副总经理买官疑云、当局从各部门到公营事业,看守期间安插人事的动作不断,只要遭蓝委举发,扁当局无不脸不红气不喘的说:“不满意,新政府上任再换人!”
从党到政,民进党对执政分际从来不知节制,前脚在“立法院”痛批国民党坚持政党比例代表制,伤害独立机关的中立和公正,后脚却无知无觉地让应该超出党派的“考试院长”主持党务改革小组,“考试院长”对党的改革没做出什么具体贡献,但是,这些党政不分的作为,都足以让民意对民进党大大地减分;民进党当局或许以为,看守期间的最后一、二个月,人事安插只要不违法,“有什么不可以?”
扁当局败光民进党
扁当局在这看守期间,几乎成了两光党,人事卡光、预算花光。扁当局最特殊的地方,就是上行下效,首长喜欢以公帑出版政绩纪念,扁、吕如此,现在连“教育部”、“国防部”都学会了,八年执政够长了,却也没这么长,很多事人们都还没忘。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感叹,李登辉执政十二年中,哪一个“部会”首长敢做这样的事?遑论两蒋时代,哪里许可行政部门浪费纳税人的钱,宣扬首长个人政绩?做得好,人民自会看得到,做不好,花愈多钱出版愈多书愈讨人厌恶。
台湾《联合报》亦刊载社论批评,扁当局当政八年,诞生了一批只管享受、不必负责的权力怪兽,他们吞噬了台湾的繁荣,输光了民进党的道德灵魂,也践踏了人民的期待。现在只剩卅多天就要下台,他们还没忘记要把握最后的光阴捞一笔带走。“教育部”这时还要赶制杜正胜政绩手册,反映的正是扁当局这种“至死不悟”的精神;他们相信政绩是“写出来的”,民众的感受都是假的。这和陈菊说高雄大选输了是“宣传不够”一样,连民众的心都懒得捉摸了。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这副残败景象教人心惊。民进党不过输了选举,但扁当局却把党的最后一点格调都赌光了。
不知检讨一心内斗 只有沉沦
大选过后,民进党内的检讨声浪没有断过,然而,所有站出来提出检讨建言的青壮之辈,多半已在前一波排蓝民调中给排除了,换言之,在未来民进党寻求重新起步的艰辛路途中,这群有心重建民进党的菁英,大半没有任何政治职务,遑论政治地盘。
还有幸留在“立法院”的廿七席“立委”中,半数以上是不分区,其中还有若干选前即身陷弊案争议、甚至遭“司法”起诉者,当时,从基层到“中央”都有处置之声,但民进党却一直相应不理;选后这些争议人士,同样站在败选检讨的第一线,却忘了自己的行径,正是让民进党沉沦、不被选民信赖的因素之一。
更难堪的是,败选之后,民进党的竞选搭档谢长廷、苏贞昌,不但谢票分途,连对党改革的发言都南辕北辙,谢长廷主张青年入党即有投票权,让新血注入选出真正具有改革力的民进党党主席,也免除民进党惯有的人头党员弊端;苏贞昌却直指这个做法不公平,同样有人头党员的疑虑。从败选忧伤中回过神来的谢长廷,矛头对准的是陈水扁,这位让民进党八年执政的大功臣、也是让民进党形象全毁的关键人物;而苏贞昌矛头对准的还是马英九,每一场谢票讲话就是批马批“一中”批国民党,仿佛选战犹未结束,但是,所有的批判都像空中气泡,毫无作用,因为新当局即使未到位,整体社会氛围已经期待新当局加速脚步,重新出发。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指出,可以说,民进党几乎已失去对民意流动的感知。当民进党当局封锁台湾的同时,台湾人早已跨出海峡,到大陆、到国际布局多时了;即使选票给了民进党这么重的一击,民进党的民意感知能力显然还没恢复,依旧操作不被民意认可的政治旧语言、旧思维,但已经没有太多人理会他们了,因为一个新时代即将展开。
凡此种种只印证了民进党青壮辈的想法:这些“天王”真的都该退场了。但是,扁防谢斗、谢防扁斗、扁谢还要一起防被国民党斗的强烈不安全感,已经让民进党的检讨陷入泥淖,开展不了新气象。
正如《中国时报》所指出,已输掉“执政党”身分的民进党,今天如果还不懂得要把“党”和“政”分开看待,那它不仅找不到一个自我反省的缝隙,也可能找不到自己重新再起的空间。扁当局那些趁着最后一刻还在四处乱掏的官员,吃到的好康都是归他自己,但败坏的名声却全都留给了民进党;扁当局越是装傻,民进党要概括承受的也就越多。最重要的,这些行政部门不知节制的行为,完全削弱民进党败选检讨的诚意,结结实实成了民进党重新起步的绊脚石!(张弛)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