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岛内政治空洞极端化 青年普遍反感

2007年12月14日 10:58:00  来源:
字号:    

  台湾民主政治目前已经走入怪圈,日前由陈水扁操盘的选战议题,依旧以“统独”、族群对抗为主轴,拆、护“大中至正”牌匾,成为蓝绿动员与吸纳选票的最佳命题。民进党前主席游锡堃甚至喊出“去中间、保台湾”,为求胜选已不在乎政治理念与政策远见,向极端靠拢的打算暴露无遗。这种不顾民生、操弄选题的做法,引发了很多人对政治的冷感,如果台湾的青年能发挥关键力量,或许能够终结族群操弄、政治恶斗的循环。但实际上的现象却令人十分忧心:

  今天《中国时报》发表评论说,年轻人普遍的政治冷感,校园中的论辩社团尽处于倒社边缘,青年只要在媒体画面看到“四大天王”出现就瞬即转台,蓝绿政治人物的魅力远不及体育明星王建民;而主要政党对于以年轻人居多的中间选民也逐渐放弃,转而固守老年人和基本教义派的票仓。此前“立法院”出现以敬老津贴、老农津贴加码政策买票的场景就是证明。

  文章说,台湾各政党甘冒债留子孙的危险加码老人津贴,显示对老人政策买票是奏效的;相反的,政党愈是不顾及青年的需要,年轻人对政治就愈冷漠,于是,产生绝大多数年轻人不关心政治的恶果,这对台湾的长远发展是个伤害。因为与年轻人权益相关的劳动、教育政策,在在都牵动着台湾社会的未来图景。

  民进党上台之后的教育改革几乎围绕着族群认同的史观争辩,面对十年教改后所带来的,各种关于阶级复制、学费高涨、教育私有化的争议却缺乏有内容的辩论,教改在主事者的泛政治化考虑下遂告无疾而终。而广设大学和技职院校转型后高教贬值,更使得年轻人无法真正的自我提升,文凭主义和生存焦虑的威胁,让思考愈加肤浅化。

  更有甚者,青年迈入职场后,充满剥削的恶劣环境、“责任制”的压榨,使白领工作者失去合理的休假与健康,而服务业的高度弹性化,则造就了大批随时可取代的廉价劳动需求。一项访问调查显示,受访的便利商店工作者指出“失业都比作这种工作有趣!”这充分呈现了当前的劳动环境,使年轻人失去自我肯定的可能。

  针对这种反挫的社会现象,我不禁要大声疾呼:当大学中的异议社团面临招生的危机时,应该有所变通,寻求跨校结盟来挑战政治人物,并勇于批判政客的昏聩。就以基本工资调涨案来说,“青年劳动九五联盟”在整个政策辩论过程中,以坚定立场挑战“劳委会”,终于达成时薪调涨的目标;乐生青年两年来为了乐生疗养院院民的人权四处奔走,也让盲目冲经济的台湾社会,有机会重新思考人权和古迹保存的意义,这都是值得下一波学运参考的模式。

  文章说,“公民前线”积极推动“独立公民支持第三势力.以选票唾弃两大党”,结合年轻人透过选票表达严重抗议的途径。目前七年级以上的年轻选民每年约增加三十万人,四年下来就有一百十二万人,二○○四年陈水扁的当选也不过赢了三万票,可见在台湾“大选”中,年轻人具有关键的厚实力量。

  文章最后号召,青年的声音一天不被听见,台湾民主政治就会持续地极端化、空洞化。对政治失望的年轻人,不要继续喑哑沉默,要坚定地站出来,用选票与行动挑战台湾政治目前现状。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