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莲日前表示,台湾经济不好,肇因于台商将产业外移,导致失业增加、消费不振;不能老是怪陈水扁与民进党。吕“副总统”怪罪于台商,未免言重了,难道执政党没有责任吗?恰恰相反,事实证明,台商是拉动台湾经济的主要动力,反而是执政无能、反复无常的民进党当局,要为台湾经济的衰退负主要责任。台湾《经济日报》今天就台商将产业移往大陆,对台湾经济的得失,提出看法。
文章说,台湾自2000年政权轮替至去年的七年间,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以及2006年的出口金额,虽已沦为亚洲四小龙之末,但每年经济还有3.8%的成长,出口每年更有8.9%的增加,难道不是台商的贡献吗?
文章指出,台湾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出口的消长,常是台湾经济荣枯的关键。在政权轮替前的1999年出口1,237亿美元,2006年增至2,240亿美元,增加1,000亿美元;主要因台商到中国大陆投资,其所需设备、原材料、元器件、半成品等,多向台湾购买,诱发了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七年来台湾对中国大陆(包含香港)出口增加近600亿美元,占总出口增加的60%;这六成就是台商的贡献。若不是对大陆出口的大幅增加,台湾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出口每年只增加5.2%,较总出口增加8.9%,下降40%,其情况将更惨了!
由于台湾对中国大陆进口还有很多限制,以致台湾对中国大陆贸易,是出口多进口少,每年都有巨额出超;七年来累计对中国大陆出超高达3,000亿美元,是台湾总出超1,259亿美元的2.36倍,若不是对中国大陆的巨额出超,台湾早已成入超国家了。对中国大陆的巨额出超,不仅让台湾的外汇存底持续增加到2,700亿美元;更因出超的不断扩大,创造大量需求,在近七年来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外需的扩大成为支撑经济成长的主导力量。
吕秀莲指出,因厂商移往大陆,如纺织业及制鞋业等,产生了数万人失业,的确如此。不过由于台商出走大陆,带动对大陆出口的快速增加,去年已高达892亿美元,较1999年增加近600亿美元,估计可为台湾创造110万人以上就业机会,远超过台商出走所裁减的失业人数,而使近七年来台湾就业还能增加72万人,失业率自2002年5.17%的高峰,去年回降至4%以下。
显然台商不仅不是台湾经济不好的罪人,还是出口、出超、外汇存底增加、经济持续成长以及失业率回降的最大功臣。
但在最近七年韩国、香港、新家坡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能超过5%,而台湾只有3.8%,主要关键是政权轮替当年10月27日,在无预警情况下,台当局突然宣布已兴建三分之一的核四发电厂停建,震惊海内外,使第二年(2001)台湾沦为50年来经济首度负成长;尔后各年除2004年经济成长率超过6%外,其余各年均低于5%,致使平均每年落到3.8%的低成长,也是台湾60年来成长率最低的年代。
虽执政当局一再将台湾2001年经济负成长的责任推给国际经济不景气,但韩、港、新同样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地区,它们七年来平均都有5%以上的经济成长,而台湾却落到3.8%,显然除国际经济不景气外,台湾本身也出了问题。政权轮替当年的前三季,台湾投资还呈两位数成长,唯在核四停建后,显现新当局政策反覆无常,缺乏一贯性,政策摇摆不定,不可预测,严重破坏多年来好不容易创建的良好投资环境,让业者与民众对新当局失去信心,外商亦为之却步,当年第四季投资即转变为负成长。至2001年第二季国际经济开端进入不景气,全年民间投资重挫27%,使2001年经济沦为2.17%的负成长,显然停建核四是造成2001年经济严重衰退的罪魁祸首,国际经济不景气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不久后核四虽然复工,但伤害已造成,而当局政策的反覆无常依然如故;更严重的是当局施政将过去经济建设行为首位,改为“胜选”与争取“选票”为施政的主轴,拚经济只是口号,争取“选票”的工具。近年更为转移贪腐与执政无能的目标,不断抛出新议题,分裂族群,挑起政党恶斗,整个当局陷入空转内耗,投资环境遭受严重冲击,国内投资率,直到当前仍未恢复到政权轮替前的水准,经济成长率焉能提升?
由于投资不足、经济不振,失业率虽回降,但仍较政权轮替前高出1个百分点,失业人口七年来增加45%,无业贫困缴不起孩童营养午餐费者不断增加,甚至全家烧炭自杀的也时有所闻;七年来特困户人数增加60%、自杀人数增加93%、刑事案件在苏贞昌大力拚治安后,台当局发表的刑事案件果真大幅滑坡,但仍较七年前增加33%,治安败坏未见优化等等,这些谁该负责?昨日《联合报》所作的民意调查,台湾历届“总统”谁对台湾贡献最大,陈水扁只有5%,仅及蒋经国的十分之一;在功过比例方面,认为陈水扁过大于功的高达54%,功大于过的只有5%,已给了明确答案!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