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抹黑曹兴诚 陈水扁只为巩固深绿基本盘

2007年11月22日 09:33: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今天发表社评说,最近,陈水扁与曹兴诚两度隔空交火。我们无心看热闹,却忧心此一政治低俗化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影响。 

  社评认为,民主政治是沟通政治,所谓沟通,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亦极关键。陈水扁与曹兴诚究竟谁的主张较有说服力,已有许多评论,我们仅从此一事件中就沟通的形式表示我们的看法。老实说,曹兴诚的两篇文章,立论清晰,逻辑严谨,而陈水扁的发言,就像沈富雄所说的,完全失格,不要说不符合领导人之尊,即使从市井小民的角度看,也极不得体。 

  陈水扁的发言,仍然不出出身论与动机论。他先将曹兴诚定性为“生意人”,而且是“操弄政治”的生意人。在这个定性之下,曹兴诚讲什么已不重要。其次,他又称曹兴诚的“两岸和平共处法”,定性为“台湾投降法”,如此一来,曹兴诚等于戴了一顶红帽子,而陈水扁就是要让他的支持者只看到曹兴诚的红帽子,而看不到他的立论。 

  严格的说,陈水扁与曹兴诚之间并没有沟通,因为陈水扁沟通的对象是他的支持者,而不是曹兴诚。陈水扁会就曹兴诚登报的言论狂批数日,显然曹兴诚的主张与质疑正好击中了陈水扁与民进党的要害。面对曹兴诚的主张,陈水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采取理性的沟通,一种是谩骂与诋毁;前者可以让台湾的民主提升,后者让台湾的民主沈沦,偏偏陈水扁选择了后者。 

  曹兴诚为什么选择登报的形式,而不召开记者会?社评指出,曹兴诚的选择就是希望能够理性而完整地呈现他的想法,给两位“总统”候选人参考。如果召开记者会,或许可以省钱,却无法完整而理性的呈现其主张,反而流于表面化,甚至于被扭曲或断章取义。换言之,曹兴诚选择登报,就是选择理性的沟通。 

  相对地,陈水扁是在电子媒体面前批判曹兴诚,既无深度,也无风度。在平面媒体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关心“国事”的人民,清晰地诉说他的主张;在电子媒体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政客张牙舞爪地抹黑一个人民。这难道是我们所要的民主吗?陈水扁的目的显然不是理性沟通,而是抹黑曹兴诚,同时巩固深绿基本盘而已。 

  小老百姓像查理或阿珠,没有发言管道,也没有钱登广告,只能利用难得的媒体机会发表他们心中的痛苦,这种发表被媒体用“呛”来形容,更被当局抹黑。而像曹兴诚这种理性的论述,命运也是一样。由此看来,在台湾,不仅在野党与执政党失去了对话的空间,连民众与当局也失去了对话的空间,这是台湾民主政治深沈的悲哀。 

  在一个优质的民主社会中,我们会看到双方理性的辩论,不会避实就虚,也不会进行人身攻击。但在台湾,民主政治已经低俗化到只是谩骂与泼粪而已。曹兴诚的主张,反映了相当一部份人的见解,陈水扁已不值期待,但马英九与谢长廷何能置身事外?

 

相关阅读:

  据香港中通社11月13日报道,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在“和舰案”初审获判无罪后,12日在台湾各大报纸刊文呼吁蓝绿“大选”候选人推动“两岸和平共处法”,彻底解决两岸问题。有分析认为,曹兴诚此举不啻为台湾业界及政坛投下震撼弹。岛内反应热烈,九成网友及工商界表示赞同,马英九、谢长廷也初步作出回应。

  曹兴诚在声明中表示:“两岸关系具高度敏感性与爆炸性,也撕裂了我们的社会、瘫痪行政系统的正常运作。”两岸问题应及早解决,所谓及早解决,并非“急统”或“急独”,而是及早确定两岸三党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他并呼吁马、谢共同宣布停办“返联”与“入联”“公投”,解决两岸问题,终止岛内政治恶斗。

  曹兴诚指出,具体作法就是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在顺应民意通过“统一公投”后,宣布不排斥与大陆统一。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