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物价政治学”随着选举逼近,愈演愈烈。
台湾《经济日报》文章认为,最近台湾这波物价上扬是典型的成本推升型通货膨胀,古往今来,就属这类的通膨难解,既不能用货币政策,更没有空间以财政手段解决。原油、小麦、玉米以及黄豆等大宗物资,台湾样样必须仰赖进口,国际价格飞涨,台湾只能跟着反映,不可能倾全岛之力与国际市场对做。
当局在这波原油与大宗物资高涨的洪流中,几乎没有任何施力点,唯一能做的就是监督物价是否出现不正常波动,照顾受物价高涨伤害的弱势族群。不能只是要求当局抑制物价,这无异是要求齐头式的补贴,受物价伤害的市井小民不见得能受惠。
文章以近来饱受争议的油价上涨为例指出,当局的确应该补贴受到油价高涨伤害的弱势族群,出租车是一例,但若是刻意自外于国际原油飙涨的事实,冻结浮动油价机制,看似德政,实际上却是以公库大笔预算补贴原本即具有经济优势的用车人。二年前油价刚涨到每桶70美元大关时,当时的“行政院长”谢长廷即宣布调降油品货物税,让公库一下子损失60亿元。
国际油价狂飙,甚至有人上看长期可能突破200美元大关,这样的补贴政策更是伊于胡底,只会拖垮原本即已吃紧的财政,排挤更具有建设性的政策规划。
文章认为,对付成本推升型的通货膨胀,与其要当局“螳臂挡车”,扭曲资源运用,不如要求当局策略性补贴弱势族群。一味抑制物价上扬,违反市场机制,终将为全民招致更大的损失。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