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无业游民年轻化 当局经济政策是祸首

2007年10月30日 13:18: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今天刊载社评说,正当民进党当局夸夸其辞,扬言经济大有起色之际,有关单位却发现,街头游民越来越多,年龄则越来越小,甚至还有二十出头的七年级生,除了显示经济并不景气之外,更证明在民进党的执政之下,社会边绿人已经日渐普遍。

  古今中外,凡是富庶的年代,游民就少,贫困的年代,游民就多,无一例外。游民的多寡,自然变成社会贫富的指标。近年来受到经济停滞、产业结构改变,家庭功能解组以及人权意识抬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游民原本即有增加之趋势,依据“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游民以台北市、高雄县、台北县、高雄市及台中市等五大都会区为主要集中地。

  传统上,一般人对游民的印象,往往是五十岁以上,衣着破烂,蓬头垢面,终日流落街头;然而,近年来,游民年轻化的现象却快速蔓延。两年前开始有四十几岁以下的游民,最近的年龄更越来越小。人安基金会全台十个平安站,有六处平安站都有低于卅岁的年轻游民;高雄县专门收容游民的中途之家“慈心园”,卅岁以下的年轻游民,占一成以上,不少游民只有廿出头。换言之,游民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一样流落街头。

  社评指出,大体而言,游民年轻化不外社会、家庭和个人三种因素。就社会而言,行政部门目前对于游民的处遇系基于对人权保障的考虑,由警察机关与社政机关(单位)以立即劝导为手段,提供游民各项基本生活所需、收容安置及工作重建等相关协助。表面看来,似乎确有注意游民的问题,但游民怎么会越来越多?当然是行政机构基本上只是站在维护社会秩序安宁的角度出发,强调安置而非辅导,重点摆在不要影响社会秩序,造成社区民众威胁困扰。似乎只是要收容游民,就解决游民问题,而不去设法如何减少游民,让流浪汉变成有用的人。

  在家庭方面,以前的家庭可以发挥避风港功能,但现在大环境变差,失业越来越普遍,贫穷家庭越来越多,五、六十岁的父母在经济上常自顾不暇,遇到子女失业、负债等困境,既无力援助,只能任由子女自生自灭,沦落街头,餐风露宿。

  至于个人因素方面,除了找不到工作,无颜回家;或是家庭破碎,没有温暖,宁愿流浪街头,成为社会边缘人;当然也有年轻人好逸勿劳,宁可降低自己社会地位,也不要承受社会价值的期许,干脆放逐自我,四处游荡。

  社评认为,显而易见,无论那一种因素,多多少少都与大环境,特别是景气有关,而能够改变环境的,当然是台湾当局。如果经济政策正确,经济高度成长,就业机会很多,老百姓普遍富庶,年轻游民自然减少;如果教育政策良好,从小学就开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年轻人就不会那么禁不起挫折、承受不了压力;如果技职教育成功,年轻人都有一技之长,自愿去做游民的自然不多;如果当局不再把游民只当成影响治安的因素,而是积极设法解决游民的问题,让游民不再是游民,年轻游民自然也会减少!

  总而言之,对于年老体弱,无一技之长的游民,固然要以收容安置为重,但对好手好脚的年轻游民,当局除了必须强制辅导其进修、就业之外,更要把经济搞好,否则,年轻游民还是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