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第三次税改不能只为胜选而强调减税

2007年09月06日 14:08:00  来源:
字号:    

 

台湾《工商时报》今天的社论说,鉴于行政部门“一周一利多”一再以减税为筹码,不但支离破碎、需索无尽,更严重威胁财政、破坏租税公平,舆论界最近有了推动第三次赋税改革的建议,而就在日昨的工商协进会早餐会上,“经建会主委”何美玥宣布了当局将启动第三次赋税改革,并以营利事业所得税将调降至比香港的一七.五%还低为范例,说明第三次税改的“低税简政”目标。我们认为,当前时刻舆论主张推动第三次税改,基本精神在于避免选举届至,执政者以减税为助选绑桩工具,不仅牺牲财政,而且破坏租税,乃至选举公平,因此研议集合产官学社会精英为台湾今后应有的税政与税制集思广益、从长计议,以及凝聚共识,期有助于健全财政、落实租税公平,如此思维,可能与何主委向工商业界宣示的减税为主的第三次税改有很大不同,必须及时厘清、辨正。

 

社论认为,包含舆论、财税学者最近之所以主张推动第三次赋税改革,其实与近两三年来当局动辄以减税为工具,明显向特定产业、富人阶级倾斜、靠拢的施政决策很有关系,我们甚至可以如此断言,如果不是当局眼中没有健全财政、租税公平,又一再违背社会期待推出不公平、不合理的减税措施,学者、舆论的第三次税改,恐怕缺乏灵感与动机。具体而言,当局以2001年首次发生经济负成长为由,大规模推动纾困、减税政策,其中固然有正确、合适决策譬如追随国际潮流建立了不动产证券化及金融资产证券化法令与机制,及时为不少金融与传统产业解套,但不可讳言,少数措施却明显缺乏正当性,其中最受人诟病的当然就是土地增值税减半征收两年,以及随后的将低税率予以法制化的决策。因为,如此的片面改革,表面上刺激了不动产业的荣景,也造福了房地产的炒作投机人士,但对财政、租税公平却是一大伤害。

 

由于土增税调降的普获不动产业者及特定族群欢迎,也的确活络了房市及股市,当局遂进一步将提振景气及制造荣景的希望寄托在热络不动产相关产业上,很多相关税制终于遭到被工具化的命运,譬如自用住宅土增税优惠即政策性决定大幅放宽,除了原先规定的一生一次优惠外,又新增加“一生一屋”的优惠。虽然“财政部”设下须设籍六年及坪数限制,但明眼人一看即知,如此的决策用意仍是在为不动产业挹注动能,并优惠拥有财力及选票的中产阶级。其它的税制工具化事证还有讨论中的遗赠税税率调降案,因为学者及舆论力阻,“行政院”草案决定依原先财改会决议由现行的五○%调降至四○%,但附带强调三年后可以调降至二○%,简直就是明示朝野“立委”应该在讨论法案时争取立刻调降至二○%。如此的放水减税政策,如果前提是财政改善,中低收入户的税负也一并调降,也许大家没有话说,问题是最近两三年来,从“经发会”、“经续会”迄今,当局的调降税负政策根本只嘉惠了高科技信息业、不动产业以及能够在选举中提供政治献金及选票的富人阶级,大多数的支薪阶级不但没有在这一波的减税行动中受惠,更必须扛起富人减税后出现的租税不足缺口而加重税负,岛内的财政当然也一并受到威胁。

 

社论指出,就是因为当局唯有胜选考虑,一切的减税决策都未经利害评估,更没有全盘观照,不但东一块、西一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不敢碰开征证券交易所得税及土地交易所得税等资本利得税议题,更不敢不减富人或特定产业的税,至于薪水阶级承担了大多数税负的冤屈,以及财政日渐败坏的风险,“财政部”、“行政院”似乎完全视而不见,即使见到了也不当一回事。因此,学者及舆论才会呼吁推动第三次赋税改革,冻结各种片面的,为胜选考虑的租税减让,由客观中立的学者专家组成第三次赋改会,对岛内整体租税结构进行整体、圆满的规画与设计。

 

总而言之,我们心目中的第三次税改,时程上是避开当前的选举季节,包括“立委”及“总统”大选前,一切减税的动作及政策都应立即停止,以免当局为讨好选民而牺牲税制及财政;人选上应以学者专家为主,当局不宜喧宾夺主,最多只能从旁协助会议的进行;目标的设定上应朝向健全财政、落实租税公平,而非赢得选举或维持政权。我们欣慰当局有推动第三次税改的构想,但如果这个构想是只想也只能减富人税、必须赶在“立委”及“总统”大选前执行,或者不愿正视财政败坏及租税公平沦丧事实,我们会认为如此的税改与乡愿减税政策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与理想的、正确的第三次税改相比,根本就是鱼目混珠。

 

 

[责任编辑:张弛]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