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陈子帛:“入联公投”假议题余波未了

2007年09月03日 14:15:00  来源:
字号:    

  

  陈水扁极力推动的“入联公投”,遭到来自华盛顿不容分说、不留情面的“否决”。台湾媒体认为美国可能还会继续出重手,给陈水扁更多的难堪,给台湾更多的压力。
  

  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陈子帛今天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指出,按照2000年陈水扁主政之后曾经出任台湾国安会副秘书长江春男的看法,这次台湾朝野的“入联公投”,确实踩到了美国的红线,其实质意义有三:
  

  首先,这是一个真需要的假议题,台湾作为一个存在半个多世纪以上的政治实体,希望拥有和经济影响力相似的国际地位,是它的“真需要”;其次,在目前的国际架构之下,台湾以任何名义加入联合国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入联公投”的设计和决策,从一开始就有“从外在挫败感转化为内部选举动员”的战略评估。

  

  中美政策底线几乎一致
  

  人们也注意到,美国在对台问题设定的红线,几乎和大陆《反分裂国家法》设定的红线一致。这意味着经过多年来的战略互动和磨合,美国对中国大陆“维持现状,遏制台独”的原则底线,已逐渐采取接受和配合的态度。从鲍威尔到赖斯,从佐立克到内格罗蓬特,在关键时刻就台海局势发表的原则立场是一致的。这说明在自身重大战略利益被触及的时候,美国不会含糊,也不会对台湾有任何庇护。
  

  敏感的政治分析家注意到,台湾的民粹政治已经成了美国战略安全的负担。陈水扁的撞墙“外交”和七年多来多次试图突破美国政策底线的行动,终究得不偿失。美台关系陷入低潮的责任,要由台湾下一任领导人承担。
  

  华盛顿的对台政策底线和大陆接近或渐趋一致,决定了台湾的“入联公投”无法突破中美共同设置的紧箍咒,显示中美共同处理台海危机的模式大致上建立。

  

  “台独”势力不会有更激烈动作
  

  迹象显示,由于“外在挫败感已经转化为内部的政治选举动员”,民进党以及陈水扁不可能在美国公开施压之下完全放弃“入联公投”的尝试,因此围绕“入联公投”所进行的政治动员和造势仍将持续。在“入联公投”问题上被民进党牵着走的马英九,为了选举需要,很难中途下车,这就决定了即使大陆和华盛顿一致反对,这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游戏,不再是真需要的假议题,而已经异化成为了选战胜利而进行大规模政治动员的真议题。
  

  文章认为,以务实主义为导向的民进党主流势力,包括谢长廷、苏贞昌在内,他们出于功利目标的考虑,不可能毫无节制地跟随陈水扁走到绝路之上。在成功地将外在挫败感转化为内部政治动员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之后,“入联公投”的政治效应将逐渐减弱,今年底、明年初将被另外的政治诉求所取代。雷声大雨点小,应是可以预期的结果。最极端的“台独”势力,除了表示愤怒和遗憾,或者在《正常国家决议文》修改过程中将“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等无关痛痒的内容之外,不会有更激进的诉求和更激烈的行动。当然,陈水扁决心破罐子破摔,和美国以及大陆决一死战,铤而走险,则另当别论。  

 

  大陆无意改变台海现状,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内部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之上,希望继续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战略发展的机遇期;华盛顿也无意改变台海现状,是因为维持现状对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安全利益是长期正面的;台湾的蓝绿两大阵营,为了争夺岛内政治发展主导权及执政地位,把试图改变台海现状、挑战和刺激国际强权的政策底线作为政治动员的利器 ,却因此在国际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美国的直接干预和插手也许是意料中事,也许超乎主观预期。但无论如何,这次围绕“入联公投”而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两岸以及美国之间的战略三角互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未来几个观察点
  

  文章分析指出,直接冲撞和挑战美国政策红线的台北,尽管摆出困兽犹斗的姿态,却不能不在现实中妥协和变通;不得不站到第一线处理台海危机的美国,似乎已经对台海危机的处理和采取预防外交的责任,有了更多的承担。这将给未来的两岸互动带来什幺样的新问题,值得继续观察。

  

  陈水扁主导的“剃刀边缘游戏”的第一幕刚刚结束,下一个观察点是布什总统在澳州APEC高峰会上的发言、9月15日民进党以“入联公投”为主题的民众集结,以及国民党主导的“返联公投”的后续签署。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的政治报告中围绕台湾问题的立场阐述未必有新内容,但从字里行间也可以观察到大陆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展望和总结。

 


 

[责任编辑:张弛]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