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物价数据遭质疑 扁当局已无法使民众信任

2007年08月08日 15:28:00  来源:
字号:    

  正当百货价格齐涨,台湾“主计处”日前公布七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竟然创下近十个月最大跌幅,不只与民众感受有极大差距,也令人对台当局公布的物价数据倍感怀疑,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今日发表评论文章说,真相究竟如何?自然值得探讨。

  根据“主计处”的资料,七月CPI不只较去年同期跌O.三四%,而且还是近十个月以来最大跌幅。但从近来民生物资的价格看,趋势刚好相反。举例来说,二十五公斤装的奶粉从三千元涨到五千五百元,涨了八十九.三%;每箱十八公斤装的色拉油,从五百元到七百元,涨了四十%;而且这二项还在继续上涨之中;面粉则从二十二公斤装的三百五十元,涨到四百八十元,涨了三十七.一%,估计近期内就会涨到五百元。足见民众的感受与台当局的数据显然有很大的差距,连“主计处”本身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扣除蔬菜、水果,七月CPI年增率为一.四四%,是近五个月以来新高,这个涨幅就“与民众感受较为接近”。

  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现象?按照主计处的说法是,CPI是反映不同商品平均涨幅概念,衡量的是整体的波动,而不是个别的变动;同时,物价有涨也有跌,民众很容易注意到涨的部分,却比较不注意跌的部分,涨跌互相抵销的结果,呈现在最后的物价总指数,变动就会比个别商品缓和。

  这样的说法确实不无道理,但却不足以说明全貌。首先,物价确实有涨有跌,CPI包括三百八十九项商品,以六月份为例,其中二O九物品价格较去年同期涨,但也有一五一项价格下跌,足见涨跌的确各有不同。问题是,涨价的多半是民生必需品;而跌价的则每每是蔬菜、水果及电子消费用品;从七月份消费者核心物价年增率一.一%,创近一年来新高,就足以证明。

  其次,由于各种物品的物价指数权值不同,也导致感受的落差。举例来说,药品及保健食品涨二十二%,但由于权值不高,只使CPI增加O.二%;水电燃气涨四%,也只使CPI增加O.一六%;但水果跌十一%,指数却跌了O.三%。换言之,由于蔬菜水果占物价指数权值较高,其跌幅就几乎抵销其它多项食品的涨幅。

  更重要的是,尽管台湾的物价上涨率与邻近国家地区比较,确实尚属温和,但相对于其它国家薪资大幅成长,而台湾却不进反退,以致物价上涨的压力反而严重。举例来说,以2005与1999年比较,最低所得与次低所得组家庭,每户可支配所得分别负成长六.一%,及三.一%,中间所得组家庭,所得也仅增加O.O一%,而同时期消费者物价指数却上涨四.七%,换言之,岛内六成的家庭,六年来可支配所得不是萎缩就是停滞,物价波动自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纵使物价指数上涨不多,可是民众都会感觉切肤之痛。再加此民进党当局惯于粉饰太平,只要不利于当局形象的数据,不是变造,就是干脆取消,因此,任何官方数据,大家都半信半疑。这次的CPI,当然也不例外。对于“主计处”或许不尽公平,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民进党当局从“总统”到部会首长,已经没有人能使民众信任,因此与其责怪民众信心浮动,不如检讨台当局为什么无法使民众信赖!

编辑:李杰

[责任编辑:张弛]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