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说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意思很明确,只要你有了充分准备,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讲,先承认“世上有难事”这个现实,可能更加有利于那些急于创业,想干大事业的人士:要有充分的思想,技术,资金和精神方面的准备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这对于那些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家们尤其显得重要。
据瑞士主流报纸《新苏黎世报》8月28日出版的周日版的一篇报道称:中国企业并购瑞士先能达集团的审批已经获得通过,特别是该集团在美国的分部经过激烈的讨论,并经过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同意这次并购计划书。有望在年底之前完成全部手续。
但是这篇报道中依然充满对这次并购的种种疑虑和非议,甚至毫不掩饰反对的态度。了解这些舆论和其背景,对相关的中资企业不无好处。
该报道的题目就很刺眼,它说:“中国企业破坏了竞争”。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报道引用了当地一个律师的评论。他认为:第一,中国企业是个国企,背后由政府支持。不愁没有资金。第二,中国企业出的并购价格很高,“挤走了”其它国家的竞争者,显得不公平。文章还对海航的相关并购耿耿于怀,颇有微词。
最近以来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美国,日本等所谓发达国家的媒体,每每谈及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时总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不服气”的腔调,让人听着不那么坦诚,因为人们看不出这些媒体是高兴,或是真反对。让中国读者对中国企业能否适应如此的舆论环境,中资企业是否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充满担心。
我们没有必要被西方的舆论牵着鼻子走,这个应当是近十年来中国通过自身的改革获得的最宝贵的经验。我们有的专家学者曾经有一段时间,被西方各种建议和评论弄得晕头转向,不分东西,连起码的方向感都丧失了。特别是有的经济研究专家,手里拿着西方提供的理论“导航仪”,行走在中国的改革之路上,结果发现路越走越窄,方向越辫越迷糊。听他们导航的企业越发展越萎缩;而那些没有偏信这些西方改革导航的企业倒发展十分顺利和健康。
这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
对于不同意见,哪怕是刺耳的反对,我们的企业家有足够大的胸襟去包容它们,因为既然你选择到那个“陌生的生态环境”中去生存和发展,舆论关是必须通过的第一关。这正如中国的嫁娶一样,新人必须要经过双方家属,亲戚,朋友的指手画脚,说长道短。但是,说归说,最后的日子还得是两个人自己过。所以,对于在海外并购的中资企业来讲,第一过当地的舆论关;第二要过对方企业专家,法律人士极其苛刻的审视关;第三要过当地政府的审查关;第四还要过当地社会群体的观察关,而最难受的就是媒体们的刨根问底关。能够顺利过此五关的企业才能挺进下一轮技术性和价格谈判。由此可见,中国企业要在海外发展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值得国人为他们的不屈不挠敬佩。
但是,海外报纸的评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师和医生,因为透过他们的评述,或许我们可以获知在国内同行中很那听到的真是有用的信息。
第一, 国外担心中国企业并购的资金来源是否可靠,这点对被收购的企业安全十分重要。
海外企业希望来自中国的合作方诚信可靠,不会背负巨额债务完成并购。因为这并不是被购企业本意。他们担心的不只是中资企业的安全性,而且更关心本企业员工的未来就业是否长期稳定的问题,这个涉及当地社会的安定大事。
第二, 外国企业不是只想“傍大款”,随便找个“土豪”就把自己嫁出去了。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购买合同条款细则,而是中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如何。俗话说,攻城容易守城难;并购容易经营难。等待中国企业的没有片刻的喜悦机会,而是紧张的市场竞争之中。在那里,没有熟悉的“关系”,一切凭借实力说话。原来雇员的关系虽然存在,但是他们愿意不愿意为新来的主子服务,却需要用善良和真诚去赢得信任。新的法律环境,新的人脉网络,新的人际交流手段,新的语言沟通,无不考验着中国企业的能力,耐心。当年许多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娇子折戟欧洲,惨不忍顾。
第三, 中国企业必须抛弃“学费不可避免论”,而是要树立“不成功,不是人”的志气。
为了交学费而冒险去并购,是极不负责任的“懦夫”,因为他不敢承诺必须成功,而只是短暂享受一下“缴纳巨额学费”时的快感,这是对国家资金(包括个人资金)的不负责任,是简单的放纵行为。这种风气必须刹住,决不可助长。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企业由于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匆忙答应签约,不惜支付高额违约金。这些失利不是简单地技术问题,而是严重的渎职和滥职的行为,应当引起司法部门的关注。毕竟,这里涉及千万纳税人的财富的安全管理问题。
由此可见,世上难事很多,就看如何应对。中国今年上半年的海外投资发生井喷现象,投资总额超过去年全年的金额,而且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换句话说,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家把钱“扔”到海外去了,而减少了在国内的投资。第一次出现了民营投资高于国企。外国舆论可能高兴了,可是国内市场却失落了。是“民营企业”有了“外遇”,“移情别恋”了,还是中国已经足够强大,资金足够雄厚,可以到处播撒“爱情的种子”了?且看待到开花结果时,再来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吧。
下个月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届时中国会拿出“中国方案”来推动世界经济的车轮。中国企业正铆足了力气,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