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遭遇近年来欧洲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法国一时间风声鹤唳。回顾2015年,法国已经遭受了多次恐怖袭击,从年初的《查理周刊》事件到巴黎暴恐。很多法国人也在反思,在安全和外交政策理念上,法国是否与美国走得太近?法国是否需要重回戴高乐主义的轨道?
虽然戴高乐逝世已过去了40多年,但戴高乐主义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法国学界对戴高乐主义有多种解释,主流派认为是戴高乐通过政治思考和作为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法国第五共和国奠基人留给后世的政治遗产。法国之所以能够以二流国力发挥世界性大国作用,“购二等票坐头等车”,完全有赖于戴高乐主义之功。
戴高乐主义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不过其核心非常鲜明,就是独立自主。戴高乐反复强调独立自主原则绝不动摇,不论是政治、外交、军事,还是经济和文化政策,都须由法国独立决定。不论国际政治和军事组织(特指联合国和北约),还是超级大国(特指美国),都不要指望法国能成为其“附庸”。一切决策和行动都要符合法国的实际,以服务法国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法国的安全和外交政策一直深深烙有戴高乐“独立法国”理念的印记。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内部,法国的“特立独行”令外界印象深刻。先是蓬皮杜继承了戴高乐的政治衣钵,后是希拉克提出“新戴高乐主义”构想,核心仍是独立处理内外事务,捍卫本国利益和扩大法国的国际影响力。
希拉克坚称法国军队不受北约(美国)指挥,坚决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并积极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积极推动多极世界趋势发展,邀请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8国峰会的有关活动;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式自由资本主义和金融自由主义并不可行,政府作用不可取代,提出建设“社会欧洲”的设想。“第三条道路”的提法由此而来。
2008年8月,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明确提出向美靠拢,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这意味着法国换轨抛离戴高乐主义,法国一直以来“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理念迎来重大转变。
萨科齐的“决裂思维”特别是追随美国军事干预利比亚局势,造成严重后果。奥朗德属于左派,不擅长国际事务,执行社会党的外交政策。戴高乐主义近年已鲜有人提及。法国在欧洲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日渐式微。从本质上看,北约的权力设计本就不平衡,由“美国主导”。而对于北约的欧洲成员来说,这种设计可以让他们在全球安全问题上盲从美国,从而避免为有争议的军事行为负责。
一些法国学者指出,法国已没有像戴高乐那样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了,遑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世界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法国需要反思。“法国还需要戴高乐主义吗?”随着下届总统选举临近,一场大辩论在所难免。不久前法国一家机构的民调显示,与前总统萨科齐相比,法国公民更支持阿兰·朱佩当选下一届总统。而朱佩被认为是希拉克长期培养的继承人,也被认为是“新戴高乐主义”的坚定执旗者。(孙海潮/外交部原驻法国公使衔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