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12万来自各地的日本民众在日本东京永田町的国会议事堂附近举行反对安保法案的抗议集会。这是近40年来日本民众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抗议活动。纵观日本战后70年的历史,此次抗议集会也仅在参加人数上次于1960年的“反对日美安保条约斗争”以及1970年的“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延长斗争”。
安倍坚持“剑走偏锋”:安保法案撕裂日本社会
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已近3年,其刚上台时给日本开出的提振经济的处方让他大获好评,内阁支持率持续走高。笔者相信,如果没有安保法案的出台,安倍的内阁支持率仍会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准。
但是,安倍不改初衷、坚持 “剑走偏锋”,在日本经济尚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妄图强力推行安全保障政策改革。这是造成日本社会以及舆论分裂的直接原因。安保法案事关战后日本和平主义路线的存亡,对于一个对战争及核武器“过敏”的国家来说,安保法案通过带来安全上的风险成本显然太高。民众对安倍寄予的厚望在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而不是让日本出面去“维护世界和平”。
当然,日本社会也不乏觊觎重温明治旧梦的怀旧主义者,安倍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积极作为”正中他们下怀。同时,这些人自诩为“现实主义者”,一直拿中国军事做文章,渲染所谓“战争疑云”。
市民集会的政治效果:给安倍政府与自民党内部施压
在西方民主国家体制下,市民集会、游行示威、抗议活动的政治效果可见一斑。但是,这种抗议活动在日本有多大的作用?可能还需要斟酌。1960年日本曾爆发了空前的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斗争,结果首相岸信介强行通过了新日美安保条约。从政治目标上来看,当时游行示威的日本民众显然没有达到他们的政治目标——废除日美安保条约。这次也极有可能会出现同样的结果,据各方报道安倍政权极有可能在市民抗议以及在野党反对的背景下强行通过安保法案。
但这是否意味着市民抗议不会取得任何效果吗?当然不是。1960年的安保斗争迫使岸信介辞职,而这次的安保法案抗议活动显然会给安倍晋三在接下来的执政活动中带来压力。日本各大报社的舆论调查均显示:反对安倍内阁的比例超过支持比例。虽然自民党内部已达成通过以无投票的形式继续让安倍担任自民党总裁的共识,但是鉴于安保法案所带来的社会分裂的现实,自民党内的大佬们不得不慎重考虑接下来的政权运作。
在野党们也在这次集会活动中表现出惊人的团结
日本第二大党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生活党党首小泽一郎以及共产党党首志位和夫在30日的抗议活动中手牵手奔走呼号,也在侧面反应了在野党为反对安倍政权而做出的积极努力,但是他们的动机如何笔者不敢妄自推论。
在政治趋向保守化的当今日本,哪个政党当政或许不足为重,而日本民众则需要慎重考虑手中的选票,不要让日本在“军国主义”化道路上走的太远。(王广涛,名古屋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