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这是符合美国长期利益的。然而,美国对此怀有很多疑虑。
美国在重新思考怎样应对中国的崛起。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当中,拜登的一句话使人印象深刻:“中国的崛起对我们的挑战,使我们美国基因当中固有的竞争意识被唤醒了。”
资料图
近来,美国学界和战略界出现了对华强硬声音。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题为《修订美国对华大战略》的特别报告,将“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的老调重弹,认为美应积极制衡中国崛起;被誉为“首席知华派”的兰普顿也担忧地表示,中美关系正处于“临界点”——如果任问题发展下去,中美将会走向对抗甚至冷战。
无论是在学界还是民间,对华强硬的观点在美国似乎越来越有市场,“对中国进行遏制”的声音在华盛顿逐渐高涨。回顾历史,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是完全失败的。并且,笔者认为,从下述八点原因分析,21世纪,美国既没必要也无能力遏制中国。
第一点,中国决不是前苏联,中美之间的经贸交流空前广泛,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是大势所趋。
1949至1972年,美国对华采取的 “遏制”政策是一个失败的战略,美国因此而“失去”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经济关系不断密切的当下,“两个平行市场”不可能再现。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生动的告诉世人,经济风暴席卷世界之时,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如今,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稳定区域甚至世界经济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美国若把中国当成苏联重施“遏制”故技,结果无疑是“损敌八百,自损一千”。
第二点,如果美国在亚太地区搞遏制中国的战略联盟,没有国家会加入。
虽然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与“小伙伴”展开联合军演,但也只是宣示美国履行同盟条约的意愿与介入亚太安全事务的决心。然而,无论从搭乘中国经济腾飞的“便车”收获发展红利,还是从“中国很近、美国很远”的地缘政治现实来看,亚太各国从各自国家利益考量都不可能一边倒的为美国马首是瞻。
并且,随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深,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将慢慢缓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怀有的猜忌,中国地区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美国若执意对中国展开遏制行动,将再次“失去”中国。
第三点,美国国内问题重重,既没必要也没精力遏制中国。
从国内经济层面来看,美国经济虽然回暖但是仍面临继续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率的问题。“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负债型经济增长模式和日益沉重的福利开支,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美国的经济和社会活力。并且,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矛盾趋于尖锐。
少数族裔问题困扰着美国政府。著名非洲裔学者莫尔菲?阿桑特指出,奥巴马的当选象征着“美国文明的巨大进步”,但“并未改变社会的种族层次和经济结构”在同等条件下,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会遭到警察更多刁难,在办理贷款等金融业务时会遇到更多困难,在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仍与主流社会有较大差距。
非法移民问题的久拖不决,不仅加重了各州和地方政府的教育及医疗负担,还提升了当地的犯罪率,引起公众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