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亚信非政府论坛首次年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主题是“战后国际秩序与亚洲安全”。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做了大会发言,内容如下: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有全世界40%的人口,有48个国家,各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都各有不同,尽管国际秩序是相同的。
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相同的国际秩序对每个国家所产生的安全作用是不同的。我们指望建立一个国际秩序,让每个国家都从中受益,这恐怕是做不到的。现在,整个亚洲地区相对安全环境较好的应该是东亚,东亚是从1991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战争的地区,这比欧洲的情况要好,欧洲在冷战结束之后还经历了格鲁吉亚战争、科索沃战争和现在的乌克兰战争,可见同样的国际秩序之下,欧洲的安全形势未必比东亚好。
亚洲另外一个相对安全的是南亚地区。冷战之后,南亚地区发生冲突的次数或者规模的烈度都明显小于战时;另外,中亚也好一些;西亚地区正处在战争的骚扰之中,而且有多场战争现在还在进行。
那么我们就得出一个思考:在不同的亚洲地区,是需要建立相同的国际秩序,还是在不同的亚洲地区建立不同的国际秩序?在亚洲,不同国家面临不同安全问题的条件下,是需要共同的理念,还是需要不同的理念?是需要因地制宜的秩序,还是需要统一的秩序?
从全球的角度来跟亚洲地区比较,会发现,我们已经享受了全球性秩序的积极方面,即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应该说,二战后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秩序,使得世界各个地区没有遭受世界战争的威胁。但是在除此之外的其它方面,每个国家面临的情况不一样,特别对有些进行长期战争的国家而言,没有世界战争,意味着没有别的国家在打仗,但就这些国家而言,无论有没有世界战争,都得进行战争。
所以,在亚洲地区会出现实力对比并不一样的情况。在东亚地区,我们实际上是面临中、美、日、俄四个大国实力的对比,在中东地区或者西亚地区,实际上是大国的势力已经撤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伊朗、沙特、土耳其、埃及四国之间的实力结构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在整个亚洲,我们恐怕还得在每个次地区,依据它的实力结构来考虑建立一个适应那个实力结构的次地区秩序。
亚洲地区的多样化,决定了我们要提到美国人提倡的非常不适应世界的一个概念——美国总是认为世界建立统一的秩序是最有效的。这个想法在历史上明显是不符合客观国际政治的,一个统一的国际秩序是不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的。亚洲地区多样化,更决定了我们要根据亚洲四地区的多样性,来考虑每个地区的秩序建立怎样的秩序。
第二点,创造符合本地区或次地区的国际秩序所需要的理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我们现在通常有一个认识,认为只要有了经济基础,国家间的和平就能维持,就能获取安全。这对有些国家来说可能是客观的事实,但对于那些常年处于战争状态或者现在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家,经济发展不是他们首要的,经济发展不能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甚至我们的经验是,在利比亚和叙利亚这样的国家,自从2011年发生战争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没有起到任何维护这些地区安全的作用。
我的想法是,由于亚洲地区有48个国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亚洲地区多种文化、多种思想、多种认识的优越性,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把这些不同看法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我们可能能够建立起来更符合这个地区多样性的地区秩序,这样才能使得我们这个地区减少战争、促进合作、维护安全。(毅鸥 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