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8日到10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的重头戏自然是习主席出席俄方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此外中俄经贸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近十几年来,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迅猛,两国构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可以视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模板。古语有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然而中俄彼此靠近更多地是两国高层基于政治的推动,中俄关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则相对薄弱,这种情况不利于中俄关系的持久和牢固。
的确,中俄两国的差异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是彼此最大的邻国,有着几千公里的共同边界,但是中俄在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从这个角度上说,想要弥合中俄关系缺乏深厚民间基础的弱点并不容易。近年来,中俄一直在努力推动两国民间的经贸和社会交流,但是由于中俄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中国的东部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相隔遥远,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官方。无论是基于睦邻友好还是地缘政治的需要,事实是中俄已经选择了相互走近,那么中俄发展关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就必须夯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给出的“药方”就是从历史情感和现实利益两方面“双管齐下”。
尽管中俄两国差异明显,历史文化截然不同。但是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却将这两个国家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那场战争中,中俄两国分别遭受了德日法西斯的侵略,两国分别是亚洲和欧洲的主战场,都付出了财产和生命的巨大代价。此外,正如习近平主席近日在俄罗斯报纸发表的文章所提到的,中国领导人的儿子参加苏联红军冲锋陷阵,苏联飞行员也用生命保卫中国的领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彼此互相支持帮助。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已经成为中俄两国民众生命和情感的一部分。特别是在70年之后的今天,世界上还存在着对那段历史的歪曲,维护历史正义和民众情感的责任更推动中俄两国紧密团结。随着近期双方对历史记忆的纪念,中俄两国民间情感已经明显加深,有调查表明,对中国有好感的俄民众已经达到77%,比2006年几乎翻了一番。
当然,中俄关系不能只靠历史记忆来维护,要想共同携手走向未来,还需要现实利益的支持。而中国正在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指的是旨在打通从中国到欧洲的商路、从陆上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而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这条新的丝绸之路可以有很多条路线,但是通过俄罗斯连通欧洲,中国需要合作的国家最少,面临的政治、安全、文化等风险也相对小很多。随着习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将签署几十份合作协议,特别是价值近60亿美元的连通莫斯科与西部城市喀山的高铁工程协议有望达成,可以说中俄已经开始携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随着这条新的丝绸之路带动中国西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中俄民众之间的经济社会交往将大大增加,共同利益显著增强,并朝着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情感和利益是塑造命运的两大因素,而且这两个因素可以彼此促进,情感推动了利益,而利益又培育了情感。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情感与利益的“双管齐下”,中俄两国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这不仅将为两个国家人民带来福祉,更将有益于全世界。(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