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球智慧 锻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时间:2015-04-10 14:56   来源:人民日报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协调好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这是老问题,但有新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处理好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与创新驱动的关系,培育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格局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不仅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而且是我们提升学习模仿能力、逐步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如我国企业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进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基于外需进行生产加工,承接国外已研发、设计好的外包订单。在与跨国公司的互动中,我国企业取得了以模仿为特征的巨大技术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贸易增长主要依靠劳动者的体力,我国企业做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高附加值环节基本上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处于缺乏自主创新支持、以为人打工为主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现在,我国面临总需求不振的国际环境,同时国内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正在弱化。在这种条件下,我国企业只有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率来消化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简言之,只有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进入结构调整快车道,我国的出口竞争优势才能继续保持。适应这一趋势性变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关起门来搞自主创新,也不能片面理解自力更生、简单地搞进口替代,而是要构建主要基于内需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格局,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利用全球“大脑”即全球智慧和资源的能力,进而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一方面,高水平引进来。通过国内各种发展平台建设和制度环境优化,以我国巨大的内需为引力,吸纳全球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大规模走出去。依托和服务国内市场需求,利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吸纳各种先进生产要素。

   先进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服务于创新驱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应紧紧围绕科技产业这个中心,大力培育和吸引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但受国籍、文化、习惯等因素影响,跨区域流动性相对不足。这是导致国家之间在生产率、产业结构和收入福利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千方百计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向我国流动,是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政策目标。正像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所指出的那样,为了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除了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还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并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思路与过去有重要差别:在动力上,过去是依据外需由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现在则是本土企业依据内需推进创新驱动;在要素上,过去以引进资本、机器设备、技术为主,现在则以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制度创新为主;在抓手上,过去重点是建设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现在则是促进科技创业、建设创新平台和优化创新环境;在政策上,过去主要是针对物质资本引进,在土地利用、税收、信贷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现在则主要针对人力资本创新,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增强吸引力。(刘志彪 南京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