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又来中国了。看得出这位92岁的老人又苍老了许多,但岁月的沧桑并未消磨掉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现实主义情怀——中国也给予这位老人尊崇的礼遇,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基辛格。习近平称赞其为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见证者,赞赏他数十年来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这绝非客套话。对于那些帮助中国带开融入大国外交和国际社会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按照自己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对他们始终不渝的感激和尊重。除了基辛格,还包括因为“水门事件”事件而辞职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以及陷入受贿丑闻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对这些人,中国人将此视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从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至今,老人来华访问已经50多次。不敢说这样的访问破了纪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基辛格是一位纯粹且坚定的知华派。无论他处于美国外交决策与执行的核心层,还是准官方的外交咨询者角色抑或是民间智库身份,他的一生都和中国密不可分。他不仅把外交当作职业,也当作兴趣和使命。因而,对中国和中美关系,他没有像其他政治家(外交家)撷取某个时段--强调自己的历史功绩,或仅仅视为职业行为而不以为意。基辛格将对中国的观察和对中国关系的评估,当成了他的终身使命。
当然,基于对华深邃的理解,基辛格对中国或许有感性的偏爱,但这位老人毕竟是美国战略家。其思考的基点依然是美国的利益,最起码是中美关系的平衡。就现实而论 ,基辛格对中国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奥巴马将战略重点押在亚太,从地缘政治到经贸机制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和阻滞中国的经贸影响力时,亚太再平衡战略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遭遇到了中国的阻击。
前者导致东北亚关系一团糟糕,西太平洋并未形成美国领导下的盟国合力让中国噤若寒蝉,而是形成中日对抗、南海风波激荡--美国必须应对且不能让这一区域的大麻烦转化为军事对抗。
后者还未签订,就面临着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对美国的挑战。正如韩国《中央日报》3月20日所言,一直对AIIB强烈反对的白宫在继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宣布参与以及澳大利亚和韩国加入的可能性增大后处于守势。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将之归结为国会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投票权的不当阻止。按照IMF改革方案,将增加中国在这一国际经济机构中的投票权。然而美国国会对此不以为然,导致“在多方金融体制中,新选手正在挑战美国的领导力。”
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基辛格很聪明,并未直言其态度,但他一直认为,中美对抗两败俱伤。对于此番亚投行引发的中美博弈,他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强调:“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现有架构和新的架构的共存应该是有可能的。诸多事情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国际体系,中美间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很重要。”
此论稍感“滑头”,但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美国应该大度认可中国新架构,中国也要尊重美国旧秩序。当然,万变不离其宗,中美之间“和为贵”。
基辛格学会了中国式的表达风格,亦体现其一贯的知华特质;当然,也不至于引发美国朝野的反弹。毕竟,几番政府轮回,基辛格在美国已经成为“过气”人物,但斯人对于中美关系的评价,还是能够得到美国政媒两界的关注。毕竟,和中国打交道,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核心之要。从知华派和反华派的声音中听出端倪和维持中庸,有助于白宫制定理性的对华外交政策。
在21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谈及中美关系时再次表示,中美两国的挑战就是要充分的认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改他一贯的本色---中美关系学会合作至关重要,无论是1971年的“破冰”,还是现在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筑。
习近平主席年内要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王岐山近期也会访问美国。这对基辛格来说,也许颇得安慰——虽然中美两国在战略力量、地缘政治乃至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但两个世界大国已经有了高端和机制性的常态化合作机制,而且在很多问题--如二氧化碳减排合作,具有全球性的典范效应。
基辛格的使命是让中美两国关系沿着正常的轨道前行。就中美两国的现实看,他应该是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