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仙逝,传奇犹存,遗产还在。
他的华人背景,律师出身,以及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可谓复杂而丰富。关于他的评价,各路舆论已有连篇累牍的评价--赞者有足够的证据对其不吝美誉,谬者亦有充分的理由揭其之短。李光耀先生的自我评价是坦然的,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强调“盖棺论定”。
肯定的是,他的国家治理经验,值得后人研究,而且会在世界政治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笔。在20世纪波澜壮阔的全球历史画卷里,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亦有诸多号称“国父”级的人物。但像李光耀这般赢得全球声誉的领袖却是极少数。当下,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除了李光耀,也就是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了--但卡斯特罗和西方糟糕的关系显然不能和李光耀相提并论。
李光耀的人生是传奇的,他的政治实践也是独特的。
新加坡是袖珍城市国家。但就是这个城市国家,在1965年被迫脱离马来西亚时,曾经像是没有方向的一叶扁舟,突然被抛向汪洋大海。李光耀勇毅地承担起舵手的责任,为这个城市小国设计了走向繁荣的系统政策。他在海外训练军队,实行全民兵役制,使新加坡成为邻居不敢小觑的钢铁堡垒;他推行种族和谐政策,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和谐相处,成为东南亚的典范;他实行多语文政策,使国民适应西方思维,并保持中文传统;他推行开放的经济政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他实行独具特色的民生安居和养老计划,至今为世界津津乐道。
不到40年,新加坡从一个资源贫乏、缺乏前景的城市国家,华丽转身为繁荣富强的城市国家。如今,这个袖珍小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英国、美国和挪威。更堪尊重的是,亚洲诸“虎”,在经济发展和政治转型的过程中,都有过反复和阵痛。但是新加坡一路走过来,坚毅且沉稳。
西方世界对其威权资本主义批评,其他社会模式也曾经对其不屑。现在,全世界,都不得不折服于李光耀治下的政府高效和廉洁,不能不佩服新加坡治理模式的成功。
作为英联邦国家的新加坡,是美日两国的朋友,也是东盟内部的重要国家(虽然和马来西亚有些小摩擦)。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治政经验,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两国合作的见证,中国亦曾多次派员学习新加坡的公共治理经验。在李光耀的回忆录里,他尊崇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称习近平主席为“曼德拉一级的人物”。在他的穿针引线下,海峡两岸实现了“汪辜会谈”--他的华人身份,使得其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且具建设性的作用。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再现了李光耀会见邓小平的情景。这也凸显中国对李光耀的特殊感情。
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华关系也两面性。他一方面认为两岸必将统一且中国崛起势头不可阻挡,而且要求新加坡人学好华语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另一方面对中国又心怀疑惧,希望美国、日本甚至印度在东南亚制衡中国。李光耀希望在大国之间搞平衡的外交思维,或许在他的时代是可行的--中国尊重或者隐忍这位重量级的华人政治家。但是对于后任的新加坡领导人,也许没有资格去玩这种危险的大国平衡游戏。
新加坡已经进入了后李光耀时代。李光耀给新加坡设计的国家治理模式能否延续下去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一是他创立的人民行动党也遭遇到新加坡人希望“一人一票”民主的挑战,政治影响力有所减弱;二是移民问题也困扰着这个狭小的城市国家...但是,正如现任总理李显龙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是成功的、繁荣的,(但)并非没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不得不解决的。”
任何国家和政府,立国之政和守成之治都不会完全相同。从新加坡的历史境况和现实看,李光耀式的“强人威权”有其独特性和逻辑性。但从长久看,新加坡治国模式会有所变化。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如何继承李光耀的政治遗产,值得关注。我们期望这个华人城邦国家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