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QE(量化宽松)是欧央行应对通缩和失业风险的无奈之举。2014年下半年以来,为抗击通缩和失业,欧央行掀起新一轮非常规宽松,目的是治疗经济增长乏力的慢性病,带领欧洲走出通缩的泥潭。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欧元区12月调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跌0.2%,为2009年10月以来首次陷入负区间,通缩风险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欧元区失业率居高不下,目前仍高达11.5%,高于过去10年均值9.6%。除了德国一枝独秀,法国、意大利皆处于失业高位。
现在看来欧洲央行QE对欧元区和全球经济的提振效果有限,欧元区和全球的通缩风险仍未解除。
首先,按照目前的方案,持股欧洲央行比例较高、但融资成本较低的德法等核心国家将会获得大部分的QE份额,而持股欧央行比例较低、但融资成本较高的希腊等外围国家却无法获得足够的份额,欧元区内失衡的矛盾还将继续拖累欧元区复苏。
其次,欧元区财政分立和统一货币的矛盾依然无解。财政分立的情况下,财政状况较差的外围国家在德国等核心国的压力之下,被迫紧缩财政,或陷入紧缩—衰退—赤字恶化—加大紧缩力度的恶性循环。
第三,人口老龄化负担导致欧元区竞争力下滑。去杠杆是周期性因素,而人口老龄化是长期的结构性因素。由于生育率持续偏低,欧元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欧元区老龄人口占比已经从20年前的13.1%大幅升至19.1%,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元区越来越像20年前的日本,如果不尽快改革欧元区机制,未来可能陷入长期的通缩陷阱。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