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3月6日《人民日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想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也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转换发展动力。先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到个位数增长阶段,“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此次习近平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价值的提升。而这种创新不能靠别人施舍,只能自力更生。事实上,若能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也确实能够加快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先前在湖南考察时习近平就曾希望企业继续加强研发不断创新,这都已经体现出习近平对创新的精准把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加,但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其根源就在于体制机制的障碍,可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已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最为迫切的需要。而今习近平明确表示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当然会使创新更有底气。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日新月异,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人才间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习近平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就已经抓住了创新的“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而要想营造这种创新适宜环境,就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同时政府有效转变职能,为科技创新服好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要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需要我们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对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及相关的财税、人才、投资等多领域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创新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能量,进而凝聚力量推动美丽“中国梦”早日实现。(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