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撤离中国,尤其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在山东,2015年的第一个月刚刚结束,松下电器发布了一份“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终结通知”。该通知称,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生产事业已于1月30日终止,并将开始企业清算手续。一组公开数据显示,韩国企业正以每年减少500家的速度“撤离”山东,日资企业与10年前相比,数量减少了50%……
如果从时间的纵向来看,这种对比更加明显: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和韩国进出口银行在2014年11月16日发布的一组数据:在中国新投资的韩国企业2006年为2294家,2008年为1301家,2010年减至901家,2013年减至817家,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锐减到368家。
如果单单从统计数字来看,外资企业确实在加速离场,而对于这些外资企业减少的原因,商务部对“日韩企业撤退”的观点予以否认。2月16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会上介绍,近年来受到我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有少数跨国公司对其在中国的业务进行调整,包括关停个别工厂,像日本企业确实关停了个别工厂,但是总体上看数量是有限的。沈丹阳认为,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经常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对其全球业务进行调整和布局,属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对于上述官方解释,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商务部发言人的此番解释也是意在让国内舆论以及外资企业放宽心,中国对于外资、合资企业依然敞开大门,实行对外开放的外贸政策。这些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要归因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随之带来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贯彻落实以及社会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连年调整,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等缴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很多外资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再加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出口低迷,所以一些外资企业适时的调整生产规模,对企业发展进行重新布局,也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我们也不能据此就认为所有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都是因为土地、人工成本以及经济发展放缓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不全面准确的,还应该看到,一些外资企业是由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不够优化甚至恶化而心生退意的。比如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最近几年雾霾对中国国内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外企企业对中国继续投资的信心有所影响。再比如地方政府对于外资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正在逐步缩水,这也造成了一些外资企业对投资中小城市失去兴趣。另外,从国际大环境以及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来看,和美日等国不确定的大国关系也让一些投资者在对华投资上更加审慎。
因此,对于少数外资企业从中国退场,我们一方面不用太在意,要相信退场的只是少数,而且原因复杂,但是也不能太轻视,因为统计数字也最能反映出趋势和方向,如何增强外资企业的投资信心,也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应该重点考量的问题。(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