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安会与世界安全局势以及国家安全政策之间的联系益发凸显
2月6日至8日,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富丽堂皇的巴伐利亚酒店举行,地缘政治安全议题再次成为焦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会场热闹喧嚣,但激烈的辩论凸显的是多方的分歧,化不去抱有敌意的思维坚冰,国际安全形势有如时下慕尼黑的室外天气,依然寒风凛冽。
从1963年由反纳粹英雄埃瓦尔德·冯·克莱斯勒创办“世界防务大会”,到如今外交家伊辛格尔主持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这一走过半个世纪的民间论坛,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其全球“吸睛力”不断提升,视野不断拓展,政策关联度亦在不断增强。
今日的慕安会被称为“安全领域的达沃斯”实至名归。与创办初期60余人的规模相比,2015年慕安会有400余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国防外交负责人以及安全领域专家与会,近4000名参会者茶歇消耗的小面包达7000个,即便是门外的抗议者也有数千人之众。参会人员级别高、影响力大、言辞犀利,是国际政治领域的重磅新闻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一期全球智库索引报告,再度将慕安会评为“世界最佳智库会议”,即是颁发给该论坛的“奥斯卡”大奖。
慕安会设计的议题之船早已驶出了大西洋。慕安会具有浓厚的欧美传统色彩,每届慕安会,跨大西洋关系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时至今日,其关注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此,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网络安全、金融安全等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也被其纳入议题。冷战后,慕安会迅速向中东欧国家甚至俄罗斯伸出了邀请参会的橄榄枝。迈入新世纪,亚太地区的发展与和平日益成为慕安会的重要议题,商界和市民阶层代表亦获邀参会发言。
慕安会作为高级别全球安全论坛,近年来日益成为各国政要就国际重大安全问题阐述立场、交换意见的重要平台。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2月初召开的慕安会,亦成为管窥年度国际安全形势走势、蠡测大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定位仪和风向标。
2009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慕安会上称美国将“重启”美俄关系,表明了新任总统奥巴马对俄外交基调。2011年,时任北约秘书长的拉斯穆森在慕安会上提出了协调分享北约各国军事资源和能力的“巧防御”概念,成为次年北约芝加哥峰会顺利举行的重要线索。2014年,德国总统、外长和防长相继在慕安会上阐述德国“积极外交”的新概念,打开了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理论空间。2015年,对乌克兰武器援助问题成为了慕安会争议的热点,映射出欧美对乌局势发展的忧虑和提升干预手段的选择。慕安会与世界安全局势以及国家安全政策之间的联系益发凸显。
慕安会是时势造就的“明星论坛”。这与主办方匠心独具的设计安排、孜孜以求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更承接着国际安全局势波诡云谲,国际格局变化的客观影响。
首先,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国际安全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欧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与调整。肇始于冷战期间的慕安会,其使命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烟消云散而告终,当武力干涉、威吓不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那么对话作为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渠道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汇聚了诸多高级别政要专家的慕安会成为了国家间对话的有效平台,正如慕安会主席伊辛格尔所言,慕安会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演讲台上,还体现在台下的私人交流、智慧广集。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尤其在西方国家眼中,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客观判断和集体应对需要像慕安会这样一个结合了传统友谊和丰富资讯的平台。
其次,近年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兴工业国强势崛起、欧洲周边地区持续动荡,西方国家硬实力相对下降,对国际社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有所减弱,因而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选择倾听和对话,拓展软实力发挥作用的空间,慕安会在欧美主导下,打造了一套话语体系和传播平台,以期使其政策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再次,东道主德国冀望利用该平台,扩展外交影响力。德国不仅为慕安会这一民间论坛的举行提供诸如交通、安保等问题上的帮助,而且德国主要领导人携带重要议题频频参会。2014年德国总统为慕安会致开幕词,2015年默克尔与普京会晤之后第一时间赶到慕安会会场,发表演讲并参与现场讨论,使慕安会成为获悉乌克兰局势最新进展的重要来源地。
让观点针锋相对的双方面对面对话是慕安会的看点。然而对话举办方事先秉持的立场,先入为主的观点则容易使对话形如脱缰野马,难以起到弥合分歧的作用。此次慕安会的主题为“国际秩序的崩塌”,会前主办方发布了首份“慕尼黑安全报告”,报告的标题为《打破的秩序,不情愿的卫士》,其背后西方中心论的影子若隐若现。会上,伊辛格尔支持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并断言俄分化瓦解西方阵营是必然的选择,更是引起轩然大波。对话应该是对等公平且相互尊重的,当俄罗斯代表持续陷入被“围攻”的境遇,土耳其代表因以色列代表的“突然”出现而愤然离席,未来能否继续擒住对话的缰绳,将极大地考验慕安会主办方的智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陈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