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在政治、安全、经济、金融、情报等领域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尤其是致力于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滋生土壤。
国际社会真拿“伊斯兰国”没辙吗?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约旦飞行员卡萨斯贝日前被极端组织活活烧死,而国际社会能做的似乎只是对极端组织表示谴责,对约旦表示安慰。要想改变这种困境,急需认真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反恐中的主导作用。
去年12月,卡萨斯贝因驾驶的飞机在叙利亚坠毁,遭到“伊斯兰国”俘虏。约旦政府随即展开营救,并表示愿意拿已经关押9年的安曼连环爆炸案女恐怖分子里沙维交换,但“伊斯兰国”就是不给出卡萨斯贝依然健在的证据。最终,噩耗传来,极端组织早已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卡萨斯贝,自始至终就没想过要交换。愤怒之下,约旦处死两名恐怖分子,如同去年底巴基斯坦在白沙瓦军人子弟学校遭恐怖袭击后恢复执行死刑一样。解气是解气,强硬是强硬,却给人一种国际社会拿恐怖组织没有更多办法的感觉。而就在这时,不满当前反恐态势的阿联酋,宣布退出针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无疑让人对国际反恐前景更感到有些信心不足。
其实,美国牵头的反恐联盟从一开始就是有缺陷的。美国担心再次陷入泥潭,只愿意进行有针对性的空袭,此举最多也只能起到遏制“伊斯兰国”势力扩张的作用而已。其他参与者,如土耳其等,害怕遭到极端组织报复,也都无法做到深度介入。再加上,美国出于政治考虑,又不愿意与叙利亚、伊朗等国携手,致使反恐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半年多的反恐,根本就伤不到“伊斯兰国”。
去年联大期间,安理会召开反恐峰会,要求各国通过边界管制、情报共享和立法等措施制止恐怖分子流动及实施恐怖行动。随后,安理会各成员国一致通过第2178号决议,要求采取措施打击外国战斗人员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加入当地极端组织。但很明显,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案没有得到很好执行。据联合国方面估计,已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3万名外国恐怖主义参战人员加入“伊斯兰国”和“支持阵线”等极端组织。
恐怖分子挑战人类文明底线,是全人类的公敌,各国必须共同应对。要想彻底消除“伊斯兰国”等极端恐怖势力,必须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在政治、安全、经济、金融、情报等领域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尤其是致力于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滋生土壤。而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只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协调各方,对极端恐怖势力形成合围之势,构成真正打击。(特约评论员 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