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反恐是一项充满了国际正义和道义的行动,但从政治家的私心,以及国家实际利益的考量,大多数“域外”国家恐怕会更加谨慎的权衡自身在反伊斯兰国行动中的态度、位置。
作者:雷希颖
雷希颖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早在第一名日本人质被斩首前,笔者就曾在《政治与道德:日本人质的命运解析》一文中明确做出了无论是“煽动日本国内社会情绪的需要”,还是“在国际社会塑造牺牲国形象的需要”,安倍政府都不可能会在解救人质的问题上太过上心,甚至还有可能会有意促成“斩首事件”坐实的预判。该判断是基于“政治就是政治,不谈道德,道德只在政治需要时为政治服务,二者不能混淆”的立场上得出的,虽然很残酷,但却在客观上,最符合当前日本国内政治大环境,以及国际大背景的现实,而后续的事情也确实证明了该预判的准确性。
随着汤川遥菜和后藤健二被先后“斩首”,人质事件对于日本政府而言也暂告一段落,但它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并不会因此而结束。对日本政府而言,如何借助这股“东风”进一步推动安倍“对内解禁、对外积极和平扩张”的安防理念,恐怕将成为日本政府当前最急切的事情。对安倍政府而言,它从12年年底组阁以来的目标一直是很清晰的,“提高军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相关安保法案”、“在海外推行积极和平主义政策”等计划都在“按部就班”的被推动着,特别是在去年7月内阁修改了宪法解释后,安倍政府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更是街枚疾走。
现在,凭借着这股“东风”,安倍政府既然喊出了“绝不饶恕恐怖分子。为了让他们赎罪,将与国际社会继续保持合作......日本绝不会屈服于恐怖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日本就必然会加快在修订有利于日本自卫队海外行动的法律、简化自卫队海外行动的国会批准程序、放宽自卫队武器使用标准、加快武器出口,以及在东非的吉布提建立永久性战略据点等问题上的行动。可预计,2015年,这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年,将成为日本“新军国主义”政府打着“和平”、“反恐”的旗号实现新一轮军事扩张的关键性一年。当然,日本人也必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伊斯兰国”关于“日本人的噩梦将开始”的警告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某一时间在其他的中东区域或日本的国内“兑现”。
与日本类似,对欧美国家来说,日本人质的最终被害,恐怕也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安倍虽然当着公众的面高呼要“全力解救人质”,但在私下里,他却已清晰的向英国首相卡梅伦亮明了“日本不会如伊斯兰国所愿的拿出赎金救人”的底牌。此外,媒体也早已放风“美国要求日本不要支付赎金”的态度。这些情况意味着怎样一种后果,欧美的政治家应该十分的清楚,但这种结果,恐怕是他们愿意见到的。
事实上,在《查理周刊》事件后,增强对抗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了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西方阵营无可回避的一大难题,但接下来的问题在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碍于自身财力的限制,国内反战的压力,以及过去十几年的反恐“恐惧”,不敢再度轻易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此时,它们能做的,只能是怂恿、拉拢更多财力雄厚,愿意参战的盟国来壮大阵营和分担压力、负担,而日本,正是最佳的选择之一。因而,在后藤健二被斩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改往日迟钝的反应状态,迅速的发表声明“谴责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令人发指的杀人行为”,称“日本在中东地区的政策有助于促进中东和世界和平与繁荣,值得称赞”。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快速表态“对这一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英国将和日本站在一起,无论花多少时间,一定要让杀人者受到制裁”。法国总统奥朗德也明确声明“法国将支持日本,今后继续在打击恐怖组织、促进中东和平方面开展合作”。拉日本来做“冤大头”的态度不可谓不明确了吧?可以预计,接下来欧美各国将使出浑身解数,让日本在反恐行动中承担更多的成本,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不排除它们会对日本的修宪、解禁自卫权等行为作出更大的让步。
对于日本和欧美以外的国家,本次人质事件将是一次很清晰的警示,即是否有必要主动去招惹“伊斯兰国”?毫无疑问,日本外相高调祭奠《查理周刊》遇难者,以及安倍高调援助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是本次绑架事件发生的直接导火索。虽然反恐是一项充满了国际正义和道义的行动,但从政治家的私心,以及国家实际利益的考量,大多数“域外”国家恐怕会更多的从本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更加谨慎的权衡自身在反伊斯兰国行动中的态度、位置。国际反恐阵营将形成积极反恐和消极反恐的实际分化的局面。
对中国而言,在这个阶段来说,虽然国内面临着一定的“极端分子”的压力,但是与“伊斯兰国”并未有太多的纠葛和直接的冲突,再加上中国在中东区域拥有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大量的中国公民在相关区域从事劳动、贸易,这将迫使中国政府在处理“伊斯兰国”的问题上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在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恐怕不会像日本政府那样,刻意的与“伊斯兰国”发生正面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