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外交生涯,珍贵的历史回忆

时间:2014-12-08 13:25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1964年,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兰西成为西方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大国。是年,有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外交官来到巴黎,开始其漫长而传奇的外交生涯;而今半个世纪过去,这位资深外交官在即将步入耄耋之年之际,在东方出版社出版一部名为《我同法国六位总统的零距离接触》的佳作(该书为《外交官亲历丛书》的第一部,下面简称《零距离接触》),为中法两国人民完成了一部极其珍贵的历史回忆录。这位外交官作家就是前中国驻法国大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名誉会长和外交笔会会长蔡方柏先生。

  作为新中国的一位杰出外交家,蔡方柏大使曾在塞纳河畔,同法兰西第五共和的前五位总统——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和希拉克,以及此后出任第六位总统的萨科齐打过交道,是中法关系50年历史上最好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蔡大使在《零距离接触》中叙述了他的传奇生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外交画卷。

  其一,关于同夏尔·戴高乐(1890-1970)这位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首任总统的接触,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1965年7月第一次见到伟人戴高乐的情景。他写道:“作为黄镇大使的翻译,我有幸能多次目睹戴高乐这位法国传奇式人物的风采。第一次是在法国国庆招待会上见到戴高乐的。从远处看,他似鹤立鸡群,我首先被他1·95米的高大魁伟身材所吸引,越走近他,越发现他松形鹤骨,器宇不凡,给人有直面法兰西民族力量泉源之感。戴高乐每次与黄大使单独交谈时,其主题是围绕东西方关系、美苏矛盾、越南战争等印度支那和中法关系等重大问题。谈话中,戴高乐思路清晰,高屋建瓴,要言不烦,对重大问题伦理精深透彻,有战略家的风范。”

  其二,关于同乔治·蓬皮杜(1911-1974)这位第五共和第二任总统的接触,作者回忆起1973年3月27日,蓬皮杜夫妇为即将调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大使夫妇饯行的场景。当时,作者陪同黄大使夫妇前往爱丽舍宫。他亲眼看到:“蓬皮杜中等身材,略显肥胖,双眉粗浓,目光炯炯。说话时字斟句酌,幽默风趣,特别是笑容可掬,好像是在用眉毛说话。给人的印象是,既有政治家审视度势、多谋善断的魅力,又有银行家老城慎重、勤奋务实的作风。”

  接着,作者描述了同年6月6日,新任驻法国大使曾涛向蓬皮杜总统递交国书的场景。他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写道:“我一边翻译,一边惊讶地察觉到,此时的蓬皮杜总统与两个月前已大不一样了:身体比过去胖多了,脸色青灰,明显浮肿;他一面静听曾大使的颂词,一面用毛巾不停地擦去前额的汗水。我突然意识到,蓬皮杜总统患了大病,而不是官方所说的‘感冒’”

  其三,关于同吉斯卡尔·德斯坦(1926-)这位第五共和第三任总统的接触,作者亲历了1974年10月1日,德斯坦破例参加曾涛大使举办的使馆国庆招待会的往事。他用赞赏的笔调写道:“德斯坦来出席国庆招待会,使我有机会直接领略其人格魅力。他身材苗条,虽没有戴高乐那样高大,但也在1·8米以上,可谓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前额突出,目光炯炯,显得聪明睿智;谈话时既俊语动人,又幽默风趣。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少壮得志,但处处表现平民作风。他以步代车去爱丽舍宫正式就任共和国总统,上台不久在总统府宴请街道清洁工。他的执政风格和策略思想与其前两任总统有相当大的差别。可以说,他是一位努力与时俱进的总统。据加蓬总统邦戈说,毛主席曾说过:‘德斯坦年轻,据说是现代派。法国人会喜欢他。法国人肯定选他。’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副总理在德斯坦执政初期,曾于1975年5月12日至17日访法,作为对蓬皮杜1974年访华的回访。作者独具匠心,以“邓小平访法受到最高规格接待,不算历史旧账”为题,对这个重大事件进行了非常详尽而引人入胜的描述。限于篇幅,这里恕不赘述。

  其四,关于同弗朗索瓦·密特朗(1916-1996)这位第五共和第四任总统的接触,作者是用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多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密特朗这位“不易解读的传奇人物”。

  在这个特长的第七章里,作者叙述的故事显得特别曲折,其内容也特别丰富。他既写到1984年1月26日,作为使馆的第二把手(公使衔参赞),陪同曹克强大使接待密特朗破例出席驻法使馆庆祝中法建交20周年招待会的友好情景,也写到1990年11月,他在中法关系走向低潮之际,受命于危难之中,同法国政府售台武器的行径进行较长时间的艰苦斗争的经过。

  事实上,在1990年至1993年期间,蔡大使在中央和外交部的领导下,同田增佩副外长率领的代表团一道,同法国政府售台武器的行径进行了坚定不移的斗争。尽管外交斗争异常艰苦,常常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但最终是柳暗花明,中方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显而易见,作者在这里为我们提供的第一手史料弥足珍贵,在新中国的外交史册上应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

  密特朗是一位执政两届的社会党总统,在对华政策上采取复杂多变的立场。对于这位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作者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他的评价是明确无误的:“密特朗是一位与中国交往既早又多的法国政治家。早在1958年,他同前总理埃加·富尔在国民议会成立了‘发展法中关系委员会’,以推动中法建交。其后他以参议员、社会党领导人、共和国总统的不同身份,先后三次访华,在其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职务的14年中,既对发展中法关系做出重要贡献,又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五,关于同雅克·希拉克(1932-)这位第五共和第五任总统的接触,作者用“最了解中国的外国领导人”的题目来表达他对希拉克的印象,写得尤为精彩。

  在“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前奏”和“与第一个西方大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怎样建成的”这两节里,作者重点描述了1996年4月李鹏总理应邀访法,1997年5月希拉克总统访华,江泽民同希拉克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的历史进程。

  在“最熟知中国的西方政治家”和“对青铜器的知识可与我国专家相媲美”这两节里,作者对希拉克充满了溢美之辞。他写道:“江主席曾对上海市长徐匡迪说,希拉克总统是他接触过的外国元首中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最为熟知的政治家。这个评价是很贴切的。”“希拉克总统对中国历史、文化渊博的学识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

  在“前所未有的晚宴”、“细致认真准备宴会菜单”、“觥筹交错间的亲切交谈”、“晚宴的高潮”、“感谢信如雪花飞来”这五节里,作者不吝笔墨地描述了1998年1月30日(阴历大年初三),希拉克到中国大使馆官邸做客,同使馆人员共度春节的良宵美景。他写道:“希拉克总统是以热情好客,平易近人而闻名全法国的。这次宴会持续了三个小时。”“晚宴结束后,我同参加这次接待工作的全体同志一样都非常高兴和激动。就我个人而言,可以说是我外交生涯中的一个闪光的亮点。”“每当与熟悉这段经历的朋友谈起这件往事,希拉克总统的重要讲话和晚宴上的热烈情景又重新萦回在我的脑际,我常想,对一个外交人员来说,还有什么比能够为维护祖国利益和荣誉力尽绵薄更重要的呢?”

  在“崇高的荣誉”这一节里,作者绘声绘色地回忆了1998年10月14日,他同夫人安征一道向希拉克总统作辞行拜会,希拉克授予他大将军级的荣誉军团勋章的动人场景。法国总统授予中国大使如此高的勋章,这在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尚属首次。对此,作者谦逊地写道:“回顾我在法国工作20多年的种种经历,深刻感悟到,并不是我个人有多么了不起的能力,最主要的是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得到振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六,关于同尼古拉·萨科齐(1955-)这位在2007年入主爱丽舍宫的第六任总统的接触,作者讲述了80年代至90年代,他同这位先后担任巴黎大区的诺伊市市长、戴党副总书记和巴拉迪尔政府预算部长的相识和相知的往事。

  作者是在晋升驻法使馆政务参赞的1983年,同当时年仅28岁的、巴黎大区塞纳-马恩省的诺伊市长萨科齐相识的。由于中国大使官邸坐落在诺伊市的古堡大街35号,他们自然而然地在工作中交上了朋友。

  20世纪90年代,作者在担任驻法大使的八年中,同萨科齐的接触不下二三十次,换言之,平均每年至少有三至四次机会:诺伊市政府举办的新年招待会,10月的使馆国庆招待会,以及每年相互举行的宴请。1997年1月2日,当华人老板何福基先生为蔡大使举行生日宴会时,萨科齐夫妇也来出席晚宴,并对蔡大使表示诚挚的友谊和祝福。作者就此写道:“接触中,我深感萨科齐是一位有个性、很顽强、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物。在零距离的接触中,他给人的印象是,思路敏捷,目光有神,快人快语,敢说敢干。”

  综上所述,读了蔡大使这部由前国务委员戴秉国作序和外交部前副部长王殊作丛书总序的大作《零距离接触》,笔者深受教育和启示。

  首先,这部大使回忆录不仅是对他亲身经历的外交“奇迹”的生动描绘,而且是对50年中法关系充满阳光、伴有风雨的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以及对第五共和六位总统奉行的国内外政策所进行的深刻研究。

  其次,在长达40年的外交生涯中间,蔡大使有24年春秋是在巴黎这个“聚焦世界目光的外交大舞台”上度过的。他把美好的青春和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和中法友好事业。这种长达半个世纪的法兰西情缘令人感动,也使人肃然起敬。

  最后,值此2014年临近岁末、中法建交50周年活动即将落幕之际,《零距离接触》的出版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谨向蔡大使这位良师益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愿此书出版获得成功,为中法建交50周年献上一束最美丽和最灿烂的鲜花。

  (作者系中国法兰西研究会高级顾问,外交部老干部笔会会员)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