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3日报道称,石油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锚,而欧佩克刚刚决定拔起此锚。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远不仅仅是中东传统产油国和北美新一代页岩油气生产国之间争夺权力的游戏。
的确,石油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了。技术稳步改善让发达经济体的“石油密集度”降低,也不太容易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受到冲击——当时油价暴涨导致了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
但是自1971年美国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决定让美元与黄金脱钩、二战后形成的新型黄金本位制(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译者注)宣告终结以来,石油一直是全球经济中最接近黄金的价值储藏手段。在当时更为活跃的欧佩克的策划下,以美元计价的油价在上世纪70年代大幅飙升,这只不过是恢复了石油按黄金衡量的价值。当时美国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已削弱了美元的价值。
自那以来一个松散的“石油本位制”就成形了,欧佩克不断调节供应、以限制油价波动。
石油是资本市场之锚的最明显体现是,它与美元走势呈紧密的反向关系。当石油上涨时,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往往也会贬值。通常石油出口国会接受美元付款,随后再卖掉这些美元,这意味着油价上涨会导致美元贬值。
美元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那几年大幅贬值,它的最低点在时间上与石油出现投机性泡沫的时间几乎完全重合;而现在,美元则又在大幅升值。
石油与美元的这种联系又导致了第二重明显的相关联系,即美元与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的关联。当美元走软时,新兴市场股市往往会跑赢发达国家股市(比如2008年之前的那几年),而当美元走强时情况则相反。
上一次油价不断下跌(虽然当时油价的水平要低得多)、美元不断走强的情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美国股市牛市演变为一场全面的泡沫,同时新兴市场陷入了一系列危机。当时美元走强让新兴市场更难偿还美元计价的债务。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的数据显示,从1994年12月墨西哥比索贬值开启一系列危机起,至2001年此次危机周期在阿根廷结束为止,贸易加权的美元汇率上涨了35%,而发达国家股市也跑赢了新兴市场逾200%。
假设(目前来看这种假设似乎是合理的)从现在开始油价不会大幅上涨,且油价的任何重大变化都将是下行的,那么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重演的几率有多大?
就美国来说,不受锚定的油价直接增加了美国股市出现泡沫的几率。油价下跌从边际上推动了经济增长。消费者行业受到的推动最大,准确地说是那些表现一直拖后腿的行业: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11月28日成为美国股市涨幅最大的股票不是没有原因的。
作为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油价下跌自动拉低了通胀。这降低了央行加息的压力,而且表明货币政策可以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宽松。至于债券市场,上周五未来十年的通胀预期一度跌至1.8%以下,这是3年来的首次,鉴于之前通胀预期跌至该水平曾促使美联储采取购买债券的量化宽松举措,这当然会降低即刻加息的风险。
强势美元本身就是一种紧缩政策,它降低了美联储采取行动的必要性。美元走强往往会吸引资金流入美国。现在美国股市已经显得有些“贵”了,因此如果欧佩克不采取措施为油价托底,当然会带来这样的风险:美国股市目前的涨势不断延续下去、直到产生泡沫。
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同样如此。日本央行(BoJ)希望推动通胀上行,随着油价下跌让通胀走低,日本释放宽松货币的可能性只会变得更大。
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呢?新兴市场现在不太容易遭受货币危机的冲击,因为它们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而且(大多数国家)允许本币汇率自由浮动。尽管如此,所有显著受益于石油出口的国家都将遭受损失。损失最大的是俄罗斯,与2008年的最高水平相比,现在卢布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了53%。但依赖石油进口的印度货币汇率则大幅飙升——在仅仅一年时间里,卢布兑印度卢比汇率就下跌了36%。
上世纪90年代末的泡沫和危机现在依然不太可能会全面重演。世界应该已经汲取了足够的教训来避免危机重演。但眼下的情形跟那时候仍然有一些相像之处——随着油价保持低位,美国股市出现泡沫、同时新兴市场走弱的风险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