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0月26日电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26日在京发布。该书从数十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事件中提出了食品危机的解决之道,强调了食品监管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该书认为,要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对企业进行规范化道德教育监管,绝不可以为了短暂的商业利益而置人身安全与不顾。要正确处理好食品生产和资本农民的关系,让绿色食品在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中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
出版方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郑伟良指出道,出版《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是要向大众全面解读食品安全现状与潜在的危机,着力寻找破解食品危局的方案,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书中谈及的“拯救百姓餐桌”“食品化学化危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等都是我们的身边事,是我们大众关注的焦点。
该书作者中国经济论坛创始人、中国资本论坛秘书长董志龙在谈起创作过程中深有感触,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事件的发源与起因多种多样,对人们带来的伤害与影响也各不相同,有些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其深层因素已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运行模式以及对过度工业化的深度置疑。而尤其令各国政府大伤脑筋的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人为因素,也就是某些食品企业置公众道德舆论于不顾,大肆生产伪、劣、毒、害食品,以谋取暴利,民众健康惨遭戗害,社会道德流失殆尽,企业品格深陷利益陷坑。这种现象日积月累俨然已形成了一大社会毒瘤,并对民生造成了重大威胁。食品安全已成为民生头等大事,而倍受百姓关注的“餐桌自救”却仍存在诸多问题。有人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食品的化学化;有人把食品安全问题归罪于缺乏社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食品生产企业;有人把食品安全问题归结为监管食品安全的政府职能机构的监管不当;更有人把食品安全问题政治化,别有用心地无限扩大,制造食品威胁论。这一切都说明,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全球范围内通力合作,彻底改善食品安全现状的现实问题。
就目前而言,各国所面对的食品安全现状却令人难以乐观,打造一个食品安全线也许需要走更长的路。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利益链。利益所在,监管人员才铤而走险,置法律与法规于不顾。这也是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不仅仅在于法律的约束,也在于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的建设,以及社会公民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关乎民生的第一件大事,也是民生的一个重点内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民生,食品安全也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而近年来波及全球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但给所在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
中共中央办公厅信息中心副主任陶明表示,食品安全更是牵系千家万户的大问题,一旦发生问题,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与生存安全。近年来,全面阐述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作品十分鲜见,《舌尖上的安全》将为大众全面解读食品安全现状与潜在的危机,书中提出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法律实施体系的解决办法,也正好响应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的依法治国理念,有助于改善政府监管,规范市场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比如书中谈及的“拯救百姓餐桌”“食品化学化危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等都是面对现实的思考,也是食品安全的一个症结所在。该书从数十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事件中提出了食品危机的解决之道,强调了食品监管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对企业进行规范化道德教育监管,绝不可以为了短暂的商业利益而置人身安全与不顾。此外,要正确处理好食品生产和资本农民的关系,让绿色食品在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中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