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投行看中美政经博弈

时间:2014-10-28 08:35   来源:中国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上周五在北京宣布成立,包括了中国和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21个国家。该行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项目贷款。中国将成为该行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至多50%。

  AIIB和世界银行集团(WBG)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皆为国际性的多边经济合作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WBG和ADB等基本由欧洲、美国和日本人担任负责人,以象征西方世界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经贸实力的提升,尤其在经济危机笼罩全球的现实下,原有的经济秩序应该通过改革,以适应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但原有的主导者不愿放弃自己的主导权,给予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也不充分。因而,从某种意义而言,AIIB和WBG和ADB等的确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尤其对西方世界而言,AIIB等于是中国主导下的另开炉灶,以便和西方世界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分庭抗礼。

  这种竞争关系或分庭抗力,也是原有经济秩序缺乏开放心态,固守既有利益格局的倒逼。如果西方世界给予中国和新兴经济在IMF、WBG等更多话语权,也许就不会有AIIB。

  从长远视角看,AIIB使现有国际机构多元化,是多极化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体现。就像世界银行行长金镛所说,尽管美国担心AIIB可能会削弱现有的国际机构,但这可能是个联合投资的机会,且有利于亚洲新兴国家实现持续增长。正如国际经济危机正酣之时,七国集团(G7)应对无力,只能靠二十国集团(G20)来协调立场,共抗危机。

  AIIB的成员国只有21个,除了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其他大都是亚洲中小国家。这一国际机构,称得上是后危机时代发展中国家的抱团取暖。从出资规模看,也只有500亿美元。但有一点,这一机构和财大气粗的IMF、WBG和ADB附设政治条件的救援不同,AIIB不仅不预设政治附加条件,而且对成员国的救援更具针对性,主要针对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发展的经验就是基础建设先行,而包括印度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基础建设投资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则是短板硬伤。现在,中国处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充裕的中国资本需要寻求有效投资的途径。而亚洲各国需要中国资本和建设经验,因而AIIB由中国主导符合市场逻辑,也契合亚洲各国的愿望。

  中国北车获得美国波士顿地铁订单,中国高铁技术吸引全球关注,欧亚高铁提上日程等等,凸显中国制造的基础建设实力已经具有全球竞争实力。中国资本、技术和产品,是支撑AIIB的基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合作共赢的模式,则为AIIB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全球化的获益国,中国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国际经济合作机构。客观言,凭实力说话是所有国际机构的共同点,但AIIB除了有领衔主演,配角也有足够话语权,而且是主要受益方。这和IMF、WBG和ADB等由西方主导其他国家围观的格局大异其趣。

  值得一提的是,AIIB少了几个关键的主角: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作为美国盟国的日澳韩三国,日本已经明确不会出资,韩国和澳大利亚要看美国的脸色,印度尼西亚似乎也有着发展中大国的倨傲---虽然这个国家的基础建设相当糟糕...这是亚太地缘政治困境的现实写照。

  美国对中国的忌惮与猜忌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否则就没有亚太再平衡战略。当然,也不会有没有中国参与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美国对AIIB的猜忌和中国对TPP的担忧是一样的,但是美国主导的TPP排斥中国,中国参与的AIIB却是开放的。美国对AIIB的指责是治理和透明度不达“国际标准”(美国务卿克里语),但这也只是对华博弈的政治语言罢了。澳大利亚和韩国,夹在中美之间,有很多困扰,但在核心国益的选择下,不会放弃AIIB的选择。

  亚太经济博弈与地缘政治之争,成为中美之间的甲方乙方游戏。但排除政治滋扰的关键在美国---无论TPP还是AIIB,开放式的合作才是多赢之道。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