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死了,“民主”活了么?

时间:2014-10-22 10:31   来源:新华网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家乡苏尔特被捕后身亡,成为2011年中东动荡之中第一个身死沙场的国家领导人。

   朝夕之间,风云突变。

   随着卡扎菲残余势力被不断打击和审判,“沙漠强人”和他的执政42载风风雨雨从此渐渐被掩埋在历史沙漠中。时过三年,西方在沙漠中重建的崭新“民主”之城却远不如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安定富足:两个议会、两个政府分庭抗礼,分别支持世俗和宗教势力的民兵武装在多地对峙。

   强人之后,利比亚去往何处?

   【四十二载的累卵】

   三年之前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伴随着西方空袭的硝烟,反政府武装人员拖拽着卡扎菲满身鲜血的尸体,表达他们对一个时代终结的狂欢。

   时间退回到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诞生。在建国后,卡扎菲采取措施,打击削弱封建势力,控制石油公司,建立现代工业体系,赋予普通群众相应的参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工农业者的地位。

   然而,在卡扎菲长期统治下,腐朽的家族政治日益严重、地域间政治经济结构不平衡、经济改革无章可循,导致中低层民众不满加剧,部族矛盾不断加深,极端宗教势力趁虚而入,最终动荡爆发。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应运而生,美、法、英等国打着支持民主的大纛,剑指摇摇欲坠的“绿色王国”。

   【“民主蓝图”的污点】

   在西方国家襄助之下,打着“民主”旗号的反对派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过渡委”开始权力交接。随着利比亚国民议会在2012年8月8日接到了“民主”的接力棒,临时政府总理阿里·扎伊丹上台组阁,西方倡导的“民主蓝图”似乎已见雏形,一切应该按部就班,尘埃落定。然而,与“沙漠强人”倒台相伴的权力真空使得各派争权夺利的冲突日益胶着,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之间、部族势力与中央势力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息。

   终于,蓝图变成蜃景。

   政治博弈激化为大规模武装冲突,战后乱局势如卷席。首都“沦陷”,国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屈居小城图卜鲁格。今年5月以来,各地冲突已致数百人伤亡。然而这一切或许只是急剧恶化的开始:世俗与宗教势力的权力角斗、极端主义势力的滋生蔓延、民兵武装圈地为王、政治呼声遭到漠视……

   从班加西到的黎波里,从米苏拉塔到盖尔扬,人们想要的也许只是一个从废墟中重建的家园,通过工作换来的稳定生活;但三年之后,家园被炮火毁坏、建起、又毁坏;工作被剥夺、复工、再失业。

   【霸权主义者的冷宫】

   另一边,美国似乎早已把利比亚打入冷宫。三年前,美国以“正义”为名、以“民主”为号发动空袭,却多多少少打着保障既得利益、维护自身安全的“小算盘”。随后,面对日益混乱的利比亚局势,在中东战略收缩的西方国家似乎“有心无力”,加之利比亚局势虽复杂棘手却不至威胁自身利益,于是心安理得地选择性遗忘。

   放眼整个中东,从利比亚到伊拉克,从也门到巴勒斯坦,“西方模式”并没有给中东带来稳定与和平,反而使地区多国出现更多动荡、更多流血。

   部分原因源自美国的双重标准。在巴以局势和叙利亚等国问题上,美国偏袒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伤亡视而不见;对他国主权、内部事务肆意侵犯。

   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方在整个中东局势中左支右绌,分身乏术。在其原有战略无法掌控局势之时,也就不难理解“始作俑者”为何抽身而出。真正的民主与和平却在动荡中更加遥遥无期。

   强人之后,千疮百孔。“民主”何处?败絮其中。

   对于面临“索马里化”风险的利比亚,人道主义灾难终究会危及周边。结束乱局,一方面需要各派顾全大局、切实推进对话;另一方面更亟待国际社会真诚施以援手,尊重利比亚人民的诉求,维护利比亚民众的利益,拿出可行方案。在极端势力进一步安营扎寨之前,政治解决乃是当务之急。

   利己主义、双重标准所带来的恶性循环必不止于利比亚,也不止于中东地区。在肆意嫁接西方模式后却“只破不立”,最终将在给地区国家造成新的创伤之外,给西方国家自身带来更多威胁和麻烦。(陈聪)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