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国经济政策不再是“GDP挂帅”

时间:2014-10-20 12:00   来源:新华国际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日发表署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和学术顾问黄朝翰撰写的题为《中国经济政策不再是“GDP挂帅”》的文章。文章说,对中国来说,长达30年的双位数增长不但画上了句号,也意味着放弃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数量的新政策的出现。中国将告别不计代价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模式。这新发展最近得到官方认可。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宣布,正采取步骤结束它所说的“GDP挂帅”时代。正如美国最近所实行的做法,传统的GDP会计准则将被适当调整,创新和研发将占更大比重。但中国会在一些领域做出更多调整,比如改善环境和人民的生计。

   这工作的艰巨性自不待言。任何试图改变GDP结算方式,来更好反映经济生产质量的尝试,都是困难重重的。以GDP的结算来说,大多数主流经济学者都了解固有技术局限,例如污染或GDP概念中同快乐和满意程度相关的“负面外部性”。前者涉及如何为污染和其深远社会影响,准确定价的复杂统计难题;后者关系到怎么样评估人们满意度,或任何牵涉到比较人们快乐程度的哲学性问题。福利经济学学者一直在辩论,如何在不做出价值判断的情况下衡量快乐——或称为“享用”——但却没有得出什么结论。量化效用的“基本概念”,或名次排列的“顺序概念”都不被普遍接受。无论如何,若中国国家统计局尝试做出太多“质量调整”,将让中国的GDP数据不能用来做国际比较。

   中国国家统计局这次做法的最重大效果,是对中国除了GDP数据外的经济表现,定期提供一个更全面和多方面的评估。将来,除了GDP数据,国家统计局将提供其他40多个核心指标,以更好地反映产业提升、技术发展、环境保护、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人民的生计等关键领域的经济和社会变化。

   这样,中国决策者便可以对中国取得的“真实”经济和社会进展,有更平衡的观点,不被GDP数据过度误导。因此,长期来看,国家统计局新举措的重要性,不在于改变GDP会计准则,而在于未来转向更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根本政策改变。

   事实上,在今年于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G20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肯定了这项改变。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关注综合目标,如稳定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率。政府将不再对一些GDP指标的短期变化做出反应,而是会坚持其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提升的长期目标。楼继伟也再次确定,中国较低但较稳定增长是“新常态”。经济增长出现波动时,政府也不会像以往一样,采取不必要的刺激措施,来人为地促进短期增长率。

   冷淡看待经济增长成果

   几乎是巧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确定,中国已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2014年的GDP总量(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7.6万亿美元,或比美国多2000亿美元。这些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数据,去年已经开始流传,但中国统计当局却拒绝接受。

   不同国家GDP的国际比较,往往因为国内价格的巨大差异而被严重扭曲。这些国家的GDP被转换为美元所造成的汇率偏差,也是一个因素。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方式,是要使用“国际价格”——实际上很接近美国价格水平——来纠正这些偏差。这就像《经济学人》所发明的巨无霸汉堡指数,也就是比较不同国家出售的巨无霸汉堡的价格,来确定当地货币的购买力。

   中国2013年的人均GDP约7000美元,美国的人均GDP是其8倍。然而,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却是约1.3万美元,美国只是中国的4倍。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传达了一个有用的信息,即中国的人均GDP,事实上并不是那么低,因为一美元在中国可以买到的东西比在美国多。但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量,是相当不同的概念,因为它只是应用国际价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量,并因此夸大了一个国家的GDP。

   这一次,中国被正式确定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北京对此淡然处之,是可以理解的反应。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名义),仍然比世界上的80个国家低,“最大经济体”对中国是没有什么过多意义的。

   而且,成了世界最大经济体后,中国也担心被要求对各种国际义务付出更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已不再沉溺于不论是名义或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数据。

   “国民收入主义”

   因为缺乏更好、更有效的衡量方式,所有政府一直沿用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也使用“人均GDP”来评定国家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生产率水平。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往往被交替使用,其中的差别很小。

   国民总收入的结算于1953年被联合国规范,纳入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供属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国家使用。

   中国基本上只是记录物质性生产的GDP,也就是GDP扣除大多数服务型活动。改革开放于1978年开始后,中国逐渐改变这种计算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并接受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GDP数据也因此可以进行国际比较。

   按GDP指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表现确实令人叹为观止,1979年-2013年的平均增长是9.8%,1991年-2013年则是10.1%。结果,中国的人均GDP飙升100倍,从1979年的420元人民币,增加到2013年的4.17万元人民币。这种持续的双位数增长是史无前例的,远远超越了以往也表现非凡的东亚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对这样让人刮目相看的增长,中国领导人可以理解的感到非常自豪。

   非经济学者可能认为,经济增长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持续一段时期的高增长,是争取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即使是一个发达国家,也需要取得相当的增长来维持就业。

   如今,中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降低了GDP增长的重要性,是明智的做法。从长远和从环境及社会的观点来看,这将让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平稳更可持续。这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对区域和世界有利。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