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美元化”大幕开启

时间:2014-08-26 14:54   来源:新华国际

全球“去美元化”大幕开启

  据海外网报道,随着美欧对俄金融制裁力度加大,以及美俄对峙升级,俄罗斯宣布将致力于在全球范围以卢布来出售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放弃美元。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恰逢其时。

  俄罗斯“去美元化”不仅处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更有经济和金融上的反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数据,俄罗斯前五大商品出口市场中没有美国,对美出口占比也还不到3%。但是,俄罗斯出口商品中燃料、农产品以及矿产品占到四分之三,这些通常仍以美元计价。这意味着,一方面,美俄两国的经贸联系并不紧密,另一方面,俄罗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石油美元”。因此,逐步“去美元化”也是俄罗斯近几年的重要战略举措。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几十年里,一直被称为“美元世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全球市场体系的许多规则和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美元霸权体系。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分裂成三类国家: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资本和消费型国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生产型国家,以及以中东、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型国家。也有人将这三类国家形象地比喻成“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

  这种日益密切的全球分工体系,尽管使全球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全球持续20多年的经济繁荣,但也使全球化的“盈余”分配结果更为悬殊:美国、亚洲新兴国家、石油国家就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三极。而后两类国家靠输出廉价商品、劳务和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形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三角关系,使全球供需和分工体系不得不维系在美元体系上。

  尤其是从“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回流来看,大多数商品出口国和资源出口国剩余的美元需要寻找投资渠道,又因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银行存款以及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从而支撑着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以其特殊的经济金融地位,维持着“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环流,使美国长期呈现消费膨胀外贸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资并存的局面,美国经济亦得以在这种特殊的格局中增长。

  相反,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大多欠发达,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对外交易中长期依赖储备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借贷和投资,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和资产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将越来越多地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由于新兴市场货币大都盯住美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被严重削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大量的量化宽松,不但进一步加剧资本流动风险和本币汇率的波动性,也使各国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

  2008年以来,作为美国“后花园”的拉美国家最早在贸易和融资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去美元化”倾向,减少美元在贸易以及在各国资金存贷和市场融资中的比例。近两年,新兴经济体之间日益频繁地展开深入的货币互换,中国最为活跃。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导致全球市场寻找替代美元的新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特别提款权规模增长了近十倍;中国、俄罗斯等5大发展中国家牵头成立的金砖国家银行直接对抗美元霸权。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去美元化”进程,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都在加速展开。

  对人民币而言,“去美元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2013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达到12.4%,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11.4%,其中货币进口中人民币结算比例达17.5%,人民币也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和全球第九大交易货币。但是,“去美元化”依然任重道远。人民币国际化要真正引领中国由贸易大国、金融小国走向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