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泄密门”警醒了谁?

时间:2014-08-04 11:26   来源:新华国际

   隐私,在词典中的基本释义为不愿告人或公开的个人私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秘密花园”,园周围栏是自我保护的屏障。我们是否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众人面前“裸身”奔跑,我们的一切“私有”信息都将被“公有化”。

   近日,苹果公司首次承认,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一项未曾公开的技术获取iPhone用户的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数据。用户对此毫不知情;并且,即便知情,也无法禁用这项技术。

   虽然,苹果中国公司在声明中特别强调,这项技术从未“作用”于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但是,曝光“棱镜门”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早就公开披露,包括苹果在内的美国几大科技公司长期将此“后门”开放给美国安全机构。

   一份名为《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的文件显示,在2012年5月之前的一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未经授权收集、存储、获取或分发受法律保护的通信信息多达2776次。

   有专家表示,不仅苹果存在“泄密门”,包括谷歌、Android在内的所有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都逃不出信息泄露的危险。

   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姓名、生日、职业、兴趣爱好等基本个人信息被透明化,我们的生活轨迹以及社会关系也都可以通过分析随之得出。于是,那些我们曾经爱过的人、受到的伤、犯下的错误,所有自己都不忍回想的辛酸过往,都有被人所了解的可能。

   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所谓的“个人隐私被侵犯”是个多么严肃的问题。尽管,央视之前已经公开曝光iPhone的定位功能涉嫌侵犯个人隐私。苹果公司2014年第三财季仍然售出3520万部iPhone,净利润达77.5亿美元。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作用和价值与日俱增。利用外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也屡出不穷,我们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将越发“岌岌可危”。更甚,“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当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其实,也随时被世界在审视。但愿,苹果“泄密门”的曝光是一个警醒,推动全社会一起审视问题根源,寻找解决方案。(文/郝斐然)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