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正‘宣泄’在众多欧洲城市的大街小巷”。近年来在欧洲演化为暴力行为的反犹情绪,通常都与巴以冲突有关。连日来,加沙冲突已导致欧洲多个城市出现反以示威甚至骚乱。巴以问题被称为“世纪难题”,几十年来曾引发无数次战火。从历史看,巴以冲突根源在欧洲,但欧洲却一直没能在调解巴以冲突中扮演有力角色。有分析称,欧洲国家在巴以冲突上有不同考虑,而中东问题的复杂也让欧盟很难有大的举动。
“欧洲出现反犹潮”
据法新社24日报道,在中东参与调停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已从耶路撒冷和拉姆安拉返回开罗,随后美国航空公司取消停飞以色列的禁令。24日,欧洲航空安全局也取消停飞特拉维夫的警报。克里表示,争取巴以停火的斡旋取得进展。不过,有当地紧急救护组织称,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附近地区,以色列24日的炮火又导致7名巴勒斯坦人丧生。
巴以激烈冲突“连累”到欧洲社会。《纽约时报》称,随着数以千计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者将以色列描述为入侵者并寻求在国际上孤立以色列,以色列和哈马斯武装人员之间的冲突正“宣泄”在众多欧洲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欧洲拥有最大穆斯林和犹太人口的法国,已成为亲阿拉伯人士发泄对以色列怒火的“爆发点”。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上周末,巴黎巴拜斯街区和郊区城市萨塞勒发生反以游行,并出现暴力。在有“小耶路撒冷”之称的萨塞勒,游行甚至演变为与警方的街头对抗、焚烧汽车以及打砸犹太人店铺的行为。法国总理瓦尔斯明确表示,“这就是反犹主义和种族主义”。有右翼政党人士公开指责说,“(这些人是)为非作歹的暴徒”,“是在向法兰西共和国挑战”。
23日晚,约2万名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士再次聚集巴黎街头,事前巴黎当局高度戒备。巴黎警方24日称,抗议活动和平结束,但23日晚,巴黎一家餐厅出现反犹事件,16人被逮捕。
在德国,自以色列和哈马斯爆发冲突以来,各地抗议以色列的示威者经常高喊反犹口号。本周一晚间,示威者在柏林与警方发生冲突,13人被拘捕。据报道,德国城市埃森也有14人因涉嫌策划袭击犹太教堂而被捕。
英国《每日邮报》称,巴勒斯坦的支持者到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馆前抗议,人们越来越担心某些抗议的反犹本质。一名抗议者的标语牌就将以色列总理和希特勒称作“军中兄弟”,一些在英国生活的犹太人则担心事态失控。
“欧洲出现反犹潮”,德国《时代周报》称,连日来欧洲多国频发敌视犹太人的抗议活动。7月22日,德、法、意三国外长共同谴责在欧洲多个大城市发生的敌视犹太人的示威活动。
巴以问题有些“敏感”
巴以问题在欧洲有着特殊的“敏感”。英国小说家、记者希恩·托马斯在《每日电讯报》上写道,每次巴以冲突,真相都“首当其冲”。“与许多人一样,我对巴以问题的看法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极。一方面,以色列的英勇和顽强令我肃然起敬,但多年来,我却看到一个不同的以色列。正如历史学家所说,占领行为通常侵蚀并使占领者变得野蛮。”
希恩说,过去几周,包括歌坛天后蕾哈娜和NBA巨星霍华德在内的许多名人都曾“犯错”:发出主题标签为“解放巴勒斯坦”的帖子后,迅速删除。CNN英籍女记者玛格纳贴出“就在炸弹落向加沙时,以色列人在斯德洛特山上喝彩并威胁摧毁我们的汽车……人渣。”玛格纳也迅速删除该贴,并被派往莫斯科。“我迷惑不解:或许,一遇到巴以问题,就不准一些人表达真实感受,也不允许某些记者告诉人们所有的真相”。
德国《明镜》周刊创办人兼出版人鲁道尔夫·奥格斯坦之子小奥格斯坦说,作为德国人,对以色列须谨言慎行,他不能像瑞士人或西班牙人那样去写以色列;但作为一名记者,必须求真务实。据德国《世界报》报道,德国外长近日表示,“我们必须最终找到一条阻止巴以暴力升级的出路”,“现在不能达成停火,主要原因是在极端组织哈马斯那一边”。德国外长拒绝批评以色列。
由于二战的关系,德国对以色列的政策一直异常谨慎,鲜少批评以色列一方,以免被套上反犹主义。不过,近年来,随着德国已经逐渐走出二战的困扰,对巴以冲突也更辩证地看待。德国电视二台的最新调查显示,1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冲突更多责任在以色列;9%的人认为在巴勒斯坦人;73%认为很难评估。
法国社会对巴以冲突的看法也在两极化。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21日的一篇文章称,直到1967年中东战争,法国还支持犹太复国运动并记得大屠杀。但80年代黎巴嫩内战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的一系列人质危机、暗杀和袭击活动,令法国人感到震惊并引发多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此后逐渐演化为法国社会穆斯林与犹太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