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尔所主持节目的视频截图。
本月10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主播贝克尔在节目中发表针对华人的种族性言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美国亚裔政治领袖和华人社团的强烈不满。迫于压力,贝克尔于14日在节目中自称“道歉”,但其强硬的言辞却根本让人感觉不到任何道歉的意味,更多的像是打着“道歉”旗号的对中国的攻击和责难,令更多人感到不满与不快。
贝克尔此番言论并不是美国公众人物首次涉及辱华:
2013年10月,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期节目中,一名儿童称“要杀光中国人”,当时的节目主持人吉米非但未加以阻拦和制止,反而调侃,“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
2008年5月,美国演员莎朗斯通对汶川地震发表冷血言论……
辱华事件在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稳定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对其主导下的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挑战。特别是从小布什执政后期开始,美国陷于中东战争泥潭,软、硬实力俱损,后又遭到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管控国际事务的能力一再严重受挫。长期居于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从政界到民间,一种恐惧中国强大起来的微妙复杂的敌对心态不仅油然而生,而且植根日深。
另一方面,社会多元化是美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但与之相伴的是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在美国历史上,种族观念是“一碰就出血”的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尽管非裔血统的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让人们看到美国的种族问题似已取得了相当的历史性进步。但是,白人群体在美国社会依然普遍享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所谓平等或仅存在于法律层面,而非人们的观念之中。早在去年,此次辱华事件的始作俑者贝克尔曾提起自己在游泳后变成了肿眼泡,自称“搞得我像个东方人一样”。不屑的语气背后,是他作为一名白种人的莫名优越感。
再者,公众人物多次涉“辱华”,难避搞噱头之嫌。对于贝克尔和莎朗·斯通这些所谓的美国社会“名人”,其曝光率和关注度意味着名利双收,而利用话题大肆炒作是成功吸引人们眼球的最简单易行而又高效的最佳方式。贝克尔也好,莎朗·斯通也罢,毫无来由地在公众平台胡言乱语、瞎说八道,宣扬偏见文化,对中国进行毫无根据、毫无底线的抹黑和侮辱,堪称深谙此种生态,惯用炒作伎俩的行家里手。
诚然,躬身自省,我们自身也有瑕疵。有的国人在海外不注意形象,有的华人群体不凝聚团结,这些都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从而无限放大。中国向为礼仪之邦,每个人走出国门都是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他国法律法规和文化传统,国人之间应团结一心,凝聚友爱。让那些居心叵测、别有用心之人抓不到任何蓄意不良之机会。
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好,幕后推手也罢,贝克尔这种毫无事实根据的胡诌、侮辱、谩骂,与美国所提倡的“言论自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这种无水准、无底线的言行,其结果只能是在给其自身、其雇主及其国家抹黑。(文/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