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
金砖银行的成立,既标志着金砖国家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也为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深刻变革打下了楔子。此前,尽管在新兴经济体的呼吁和共同行动推动下,国际金融秩序的传统主导者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启动了改革步伐,但进展缓慢。而且,从本质上看,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新兴经济体的权重,只是有条件的权力让渡,即使这种让渡得以消除阻力顺利进行,国际金融秩序的深层次改革仍难触及: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权和监管权,仍然会在较长时间里由传统主导者事实掌握。
金砖银行的出现,以更直接的方式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发出了呼吁。在一定程度上,金砖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天然的竞争对手。此前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因为缺少金砖国家赋予金砖银行的改革基因,注定无法承担这样的角色。而金砖银行相对明确的融资对象,又进一步凸现了其竞争力。作为互助型金融组织,金砖银行的融资对象至少在早期以内部成员国为主,而世界银行的融资对象涉及180多国。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金砖银行初始资本规模只有世界银行的不到三分之一,但是融资能力和效率则更具优势。此外,鉴于五大出资国基本都是外汇储备富裕国,特别是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国家外汇储备,必要时只要对股份进行灵活安排,金砖银行就可以获得世界银行难以企及的资本规模。
正是基于这种前景,许多人将金砖银行的成立视作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有力挑战。金砖银行的成立,确实具有当代金融史上最重要变化的潜质和前景。不过,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潜质和前景还远远不够,金砖银行从成立到成为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金砖银行需要明确定位。客观看,金砖银行确有成为颠覆者的潜质,但客观地讲,更合适的定位是担当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良性竞争者,更有利于其自身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的发起者在未来还可以更开放。
又如,金砖银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经营方针。金砖银行选择什么货币作为其融投资和援助活动的媒介?是坚决去美元化还是采用一揽子货币?人民币如何通过这一平台推进国际化等等,都需要战略性设计。
金砖银行已经搭建了一个宏大外部架构,当下,需要充实内部机制。在这个新阶段,务实和精细更重要。(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