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乌克兰将迎来1991年独立以来的第6次总统选举。选举对乌克兰人并不陌生,然而这次选举与以往相比大不相同,人们将在未曾经历过的情况下参加选举。
分析人士指出,外部势力的角逐、国内分裂的干扰,都对这次选举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这次选举可望产生乌克兰新的领导人。
外力参与下的选举
此次选举的不寻常之处首先在于外部势力的角力。乌克兰当局决定在5月25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后,俄罗斯曾持反对态度,认为这违反了乌前政权与反对派和欧盟代表达成的年底前选举的协议。美欧方面则力挺乌克兰当局,不仅坚决支持提前选举,还一再警告俄罗斯不得破坏选举,否则将加大对俄制裁力度。
美欧在不断打压俄罗斯、为乌克兰选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时,还从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乌空前支持。监督乌选举的2784名国际观察员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欧美国家。欧盟派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观察员团,并宣布提供1000万欧元经费;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140万美元的大选资助,美欧的这种支持力度十分罕见。
分析人士认为,美欧的用意在于将乌克兰拉入西方阵营,使这个东欧大国脱离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令人颇感微妙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在圣彼得堡说,俄罗斯将尊重乌克兰选举结果,并愿与乌新政权开展合作与对话。普京的表态是否意味着俄对乌立场发生改变,抑或其有意拉拢乌未来当局,目前还有待观察。
这次选举的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是,媒体上的气氛发生了明显变化。乌历次选举前,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充斥着竞选内容,街头会有很多造势活动。但眼下,媒体报道更多的是当局发动的“反恐行动”,东部地区民间武装与军方交火的战况。
分裂形势下的选举
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的分离势力5月11日分别组织了地方独立公投,12日宣布独立获得高票通过,随后决定在当地建立“主权国家”,声称不允许“外国”在那里组织总统选举。
为了扫清总统选举道路上的障碍,乌克兰当局从5月初起加大了打击民间武装的力度,试图恢复对上述两州的控制。然而,军事行动进展缓慢,人员和装备损失较大,选举前控制两州的计划已无法完成。
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日前宣布,两个州34个选举委员会分支机构中的18个被民间武装占领。顿涅茨克市议会称,全市80%的投票站处于瘫痪状态。由此可见,乌东部两州的选举形势严峻。
乌克兰东南部是工业基地,人口众多。例如,顿涅茨克州在全国27个行政区划中是人口最多的,其近500万居民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卢甘斯克州也有将近224万人口。两州的投票站大部分瘫痪,将对选举结果造成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除这两州外,在东部其他一些州和南部城市敖德萨等地,也有不少俄族或亲俄选民准备不参加投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选举的有效性会遭到质疑。
结果可预料的选举
乌中央选举委员会4月下旬公布了23名总统候选人。截至5月22日,包括乌克兰共产党领导人西蒙年科在内的5个人宣布退选。不过,按规定在5月1日前退选才有效,因此候选人名单上仍有21人。
乌克兰舆论普遍认为,尽管候选人众多,但真正有实力争夺总统宝座的只有富翁议员波罗申科和前总理季莫申科两个人,最终胜出者很可能是波罗申科。
自确定大选日期以来,乌克兰国内各种民意调查的结果都显示,波罗申科的支持率高居榜首,而且把第二位的季莫申科远远甩在身后。二人都是亲欧派,他们的政策主张差别不大,波罗申科遥遥领先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准确把握了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将自己的竞选纲领定名为“新生活”,其中包括“自由生活”、“小康生活”、“诚实生活”和“安全生活”等几方面。这拉近了他与民众的距离。此外,他系统阐述了自己在政治、经济、国防、社会等方面的理念。
其次,波罗申科在政坛上有比较清新的形象,再加上他是亿万富翁,人们觉得金钱对他吸引力不大,不太会从事贪腐活动。
另外,波罗申科相对温和而稳健,不会像季莫申科那样不时发表些过激言论,因此这位亲欧派富翁在东部地区也有不少支持者。
从目前形势来看,选举结果已无悬念,但是在第一轮出结果,还是在第二轮出结果,仍难预测。(记者张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