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人都须力挺国家安全 需要“人民战争”

时间:2014-04-16 18:04   来源:环球时报

  习近平15日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全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与1995年出台、以国际内容为主的“新安全观”相比,如今国家安全的内涵大大拓展,内外安全兼修,并且首次提出“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等深刻概念。这些变化对应了中国崛起和社会转型的复杂现实,值得全社会认真关注并领会。

  中国舆论目前聚焦的安全问题,以个人生活领域的安全最为集中,这是社会发展和舆论演化的自然结果。食品安全、水安全、空气安全、治安环境等等,确是每个人最贴身的安全层面。

  这些元素历史性地被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的范畴。与此同时,它们不是国民人身安全的全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展示了国人安全更加广阔的轮廓。个人安全的社会性依赖之多,我们都能隐约感到,但这种认知经常会被冲淡。

  由于国家安全是公共产品,有着受益的非排他性,对所有国民大体提供的是无差别保护,这让一些人觉得国家安全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对这一“白来的”公共产品不加珍惜。在互联网上,不时能看到对国家安全这一概念的诋毁,有些人一边享受着国家安全的公共福利,一边嘲弄国家安全的主体维护力量。

  “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国家安全以人为本的体现,比较好懂。而“政治安全为根本”触得很深,理解它需要多些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尽管中国历史和全球现实政治全方位论证了它,但很多国人仍需在快速社会变革中不断刷新对国家“政治安全”的认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而走到大国政治的活跃前沿,国内和国际安全问题也在逐渐交织、贯通。挑战是空前的。历史经验显示,崛起的大国越接近冲刺阶段,所面临的综合压力就越大。今天的中国就站在这一微妙的历史节点上。

  国家安全不仅在远处守护个人安全,也在不断与后者直接贴近,这种延伸不仅是观念上的革命,也是对国家运用力量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这一雄心勃勃的变化,公众的态度尚不成熟,很容易以实用主义代替它的战略意义。

  大国的国家安全十分厚重,但缝隙也会很多。大众是国家安全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它不可缺场的维护者。中国公众如今在对外领土摩擦时,表现出高涨的维护国家安全热情,但在平凡的日常环境里,这样的热情并不稳定。

  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一个契机,我们希望它带来社会层面对国家安全从理解到重视的诸多强化。说到底,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不断夯实,仅靠专业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实现中国国家安全也需要类似“人民战争”的广泛参与。

  国家安全牢不可破了,个人安全就有了稳定的大环境,我们对人生的筹划,以及个人成就的积累,就不会轻易被突如其来的社会及国家变故颠覆。近年国家安全的内外负面元素实际在增多,正面力量的成长不断在对付、抵消它们,应当说整体形势还是紧巴巴的。

  国家安全是在每个大国都很突出的概念,相比较而言,中国舆论对它的强调大概是最少的。而对维护国家安全,既要做,也要说,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价值取向:维护国家安全光荣,损害国家安全可耻。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