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福冈市太宰府,有一座带有庭院的单层别墅,看上去已经颇为破败。但当《环球时报》记者走进这座建筑时却发现,尽管这里不为人所知,这座建筑却与中国有着奇特的关系:它的建筑材料大多来源于两个甲子前曾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的清朝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发生于1894年的那场战争被认为是“日本帝国兴起”的开始,燃起日本“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信心”,一些日本人也因此热衷于收集相关文物作为纪念。但这一事件在中国以及与此战相关的朝韩民众心中却烙下了深深的伤痕。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东亚今年迎来了又一个甲午年。经过两个甲子的轮回,东亚有关各方与日本的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特别是中日关系交恶,使世界更加关注这一地区到底将如何度过这个甲午年。
日本被“打痛后才会记住”
《环球时报》记者曾探访过这座以“定远”舰残骸为材料建成的建筑,它被当地人称为“定远馆”。“定远”舰当年是北洋水师战斗力最强的战舰。日本海军对其十分忌惮,甚至在儿童中都曾推广击沉“定远”的游戏。甲午海战中,尽管北洋舰队损失很重,但是日军始终无法奈何该舰,“定远”舰还多次击中敌舰。当年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裴利曼曾称:“(日方)不能全扫乎华军者,则以有巍巍铁甲船两大舰也”。 然而,定远舰的英勇战斗无法挽回整个战局。1895年,“定远”舰在威海卫遭日军偷袭重伤。不久,北洋水师战败,“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自尽,此前为免资敌命令将搁浅的“定远”舰炸毁。甲午战争后,日本原香川县知事小野隆助从日军手中购买了“定远”舰的残骸,将其拆解后运回故乡。
在探访“定远馆”的几个小时中,记者徜徉在这座建筑之中,感触无法言喻。它的大门是用“定远”号的舱壁装甲制成,战斗中被炮弹洞穿的地方狰狞依旧。建筑外侧的护栏,是“定远”号长艇所用的船桨。廊下的支撑梁,是“定远”号的两根桅杆横桁;支撑梁交叉的护头,是“定远”号的系缆桩。这座建筑的其他主要材料也多是从“定远”号上拆下的舱壁和甲板,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大部完好无损,可以想象当年这艘战舰是何等的坚固。
实际上,在日本甲午战争的遗迹还有几处,在佐世保旧海军墓地矗立着当年北洋水师用的305毫米开花弹,在广岛还有日军甲午战争时的大本营遗址。不过,这些遗址大多没有多少人参观,似乎这里被人遗忘。《环球时报》记者在参观广岛日军甲午战争大本营遗址时,向日本工作人员提出了这个疑问。一名叫菊地的工作人员愣了半天,才对记者说,当时日本先后进行了两次争夺亚洲霸权的战争。在甲午战争中“赢”得非常轻松,而在此后发生的日俄战争,仅争夺一个203高地日军就损失了几万人。所以,日本对日俄战争的记忆要比对甲午战争更深。看来日本人只有被打痛了才会记住,显然日本广岛、长崎纪念馆也是如此。
确实,多数普通日本人对那段历史比较模糊。日本大阪一位33岁的公司男职员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对日清战争的印象就是中学时历史书上讲述的那样,但后来听新闻中说中韩都对日本历史书的说法不满。总之,日清战争也过去了,今年又是一个甲午年,希望中日韩都友好地相处下去。”
不过,在日本一些“战略人士”看来,甲午战争却是“日本帝国”兴起的开始。日本保守派战略学者谷口光德不久前出版了《从日清战争学习,思考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领有权问题》一书,认为需要通过一场类似甲午战争的胜利来解决钓鱼岛问题。他表示,“对于构筑现代日本来说,日清战争作用大于日俄战争。”
《环球时报》记者翻开近几年日本较热门的一个版本的“新历史教科书”。该书写道:“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和清朝都向朝鲜派遣军队,但是日清两军发生冲突导致日清战争爆发,日本在陆地和海上都取得压倒性胜利。1895年日清缔结《下关条约》(即《马关条约》),清朝承认朝鲜独立,同时向日本赔偿相当于当时财政收入3倍的金额,还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对这场战争的意义,该书称,“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流派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日本和中华帝国的战争,曾经作为‘沉睡雄狮’的清朝被新兴国家日本打败,东亚的中华秩序被打破。”
日本当时的“战略思想家”内村鉴三曾四处宣扬,日本对中国将发动战争是因为,“日本作为东洋的进步主义战士,如果不排除阻碍进步的大敌——中国,就无法获得最终的胜利。”直到今天,日本政府仍然采取相似的手段,拼命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在去年12月审议通过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首个综合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直接“剑指”中国,提出要加强离岛防卫、扩军扩武,监控中国军队动向,与中国就钓鱼岛问题进入“长期对立”等。
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铃木正四在其合著的《日本近代史》中指出,甲午战争的本质“是天皇制长期以来策划在亚洲扩张势力的战争。天皇制的最大努力就是准备中日战争。”日本甲午战争研究者桧山幸夫和佐谷真木人曾公开宣称:“日本民众也是因为甲午战争才第一次意识到国家和天皇,才有了作为日本人的自觉。”日本人因甲午战争而点燃的“爱国心”,在二战中达到了沸点,直至被美国用原子弹毁灭。但如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不仅在“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上高呼“天皇陛下万岁”,还公然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在日本右翼势力的鼓动下,这种所谓的“爱国心”也有了重燃的趋势。2013年2月,一个日本女孩曾在大阪街头演讲,声嘶力竭地叫嚣,“用南京大屠杀般的激烈手段,将在日的中国人和韩国人杀光”,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和愤怒。
东亚不会重蹈120年前覆辙
甲午战争给中国、朝鲜和韩国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在韩国,甲午战争也被称作“清日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和日本围绕对朝鲜半岛的支配权而展开的一场战争。韩国史学界公认的看法是,中日甲午战争在东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是新兴的日本取代中国成为地区霸主,而且朝鲜民族沦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从此开始遭受史无前例的精神和物质压迫。
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这样写道,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台湾等中国领土,并在亚洲国家中第一个演变为帝国主义国家。清朝从此丧失了对朝鲜半岛的传统宗主国地位,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而清王朝内部也因此面临崩溃的危机。朝鲜王朝为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提供了口实,并在战争中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战争还导致日军占领景福宫并杀害明成皇后,“朝鲜半岛遭受自壬辰倭乱以后最大的灾难”。
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来临之际,随着中日韩之间围绕历史和领土问题的争端愈演愈烈,韩国媒体也纷纷将目前的局势与120年前进行比较。韩国《每日经济》评论称,甲午年使很多韩国人想起亡国的历史。1894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清王朝攫取了朝鲜半岛的支配权,这最终导致朝鲜王朝的覆灭和遭受日本吞并。文章称,虽然很多人认为朝鲜王朝的覆灭有其必然性,那就是连中国都差点在新兴帝国日本的侵略野心中灭亡,因此朝鲜王朝只能走向灭亡。但真正的理由则是当时的领导层丧失道德权威,权力阶层将自己的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而引发的国家领导力的崩溃。文章称,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韩国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随着中国崛起和日本右倾化导致的中美、中日矛盾持续加剧,朝鲜政局不稳,韩国如果不能主导朝鲜半岛形势的话,那只能像朝鲜王朝末期那样被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韩国不能再重复120年前因为分裂和不信任而导致失败的悲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