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舆论战火药味渐浓 不受欢迎成安倍“文身”

时间:2014-01-07 13:24   来源:环球时报

  “中韩首脑应当不设前提条件、敞开胸襟与日本开展对话。只要我进行说明,一定能获得理解。”6日,明知与中韩领导人举行峰会无望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故意老调重弹,但他一厢情愿的宣传没得到任何回应。此前一天,日本驻英国大使模仿中国驻英国大使在当地媒体发文,以抹黑中国军力的方式为安倍“正名”。日本媒体还称,日本政府近期将邀请百名欧美驻华记者访问钓鱼岛所在的冲绳。而中国外交官揭批安倍历史观的声音也不断见诸国际媒体。有分析说,近期中日国际舆论战的“大阵势”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极为罕见,两国似乎都做好“撕破脸”的准备。此外,安倍也开始“再次转动地球仪”:访印度谈军事合作,访非洲送援助,继续制衡中国的意味明显。难怪日本和美国媒体6日普遍认为,“已经降到二战结束以来冰点”的中日关系2014会继续冷下去。不过,安倍倒是没忘“哄”正在生气的美国:主动负责筹备华盛顿至巴尔的摩之间磁悬浮铁路一半费用。

  “不受欢迎”成安倍“文身”

  继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撰文就日本军国主义这个“伏地魔”发出警告后,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5日也在该报撰文为安倍“拜鬼”辩护。这篇题为“中国恐成亚洲伏地魔”的文章宣称,参拜不能抹杀日本对和平的努力,中国要么选择对话,要么“通过释放军备竞赛和局势升级的恶魔,在地区充当伏地魔”。

  林景一为安倍“拜鬼”开脱的同时,还极力渲染中国威胁。他说,去年一艘中国军舰用火控雷达瞄准一艘日本军舰是“战争行为”;过去20年中国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加军费,是日本的两倍。而刘晓明5日则在英国独立电视台表示,中国国防支出近年虽有所增加,但人均军费和美国、英国、日本相比是最低的。刘晓明对安倍复辟军国主义企图严重担忧,称今天的日本和二战前的德国相似。同一天他还通过英国广播公司解读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

  这是中日在国际舞台上舆论较量的一个缩影。5日,日本驻纽约总领事投书《纽约时报》为安倍参拜辩护,中国驻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大使则纷纷发声批评安倍的历史观。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为向国际媒体介绍本方在同中韩主权纠纷中的立场,日本外务省计划邀请100多名美欧驻华记者今年年初访日。外务省表示将带这些记者访问冲绳和岛根,冲绳目前管辖着钓鱼岛,而韩国目前控制的独岛属于日本的岛根。日本媒体还引用美国前众议院议长哈斯特尔特和印度前国家安全保障委员会高官拉贾格帕兰的话说,中韩批评安倍参拜“没正当理由”。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近日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宣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时,中共一党体制能否继续“值得怀疑”。

  法国《费加罗报》文章称,中日自关系紧张以来的外交骂战,如今从简单乏味的外交政治套话,逐渐进化到有趣大胆的文学艺术语言。“中日互骂‘伏地魔’”,德国《商报》6日以此为题描写了一个场景:在一所小学操场上,几个孩子正在玩“哈利·波特游戏”。“你是伏地魔!”一个男孩指着一个特别瘦的同学。对方回应说,“不!你才是伏地魔!”他们来来回回指着。现在,校园的场景已经变成外交上的现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正在激烈地争论谁是亚洲“伏地魔”。下一步是什么?向对方吐痰?脚踢对方?拉对方头发?这两个亚洲国家再次相互较量强大,这已经远不是搞笑与幻想。两个国家都是世界上最富有、规模最大、最有组织的国家,他们的倾向和矛盾升级非常令人担忧。刊登争论文章的《每日电讯报》评论说,中日两国高层在外交政策上各执一词,东亚局势走到“十字路口”。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蒋丰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针对安倍的“拜鬼”行为,不仅中国外交部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中国驻外大使也先后表态,而日本外交官同时针锋相对地还击,日本媒体还拉上各国政客为安倍行为辩护,这种“大阵势”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极为罕见,说明中日两国都做好了“撕破脸皮”的准备,不惜运用一切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大打舆论战,争夺话语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吕耀东认为,中日关系自撞船事件转恶后,再因日本“购岛”之举全面恶化,3年多来从未有过真正回暖的时刻。只要安倍政府还坚持以否认侵略历史和渲染中国威胁为基点,谋求突破二战束缚走向军事大国,中日关系就绝无回暖可能。吕耀东说,如果日本持续增强防卫力量并在西南诸岛强化部署,中日关系的2014年将充满不确定性,并蕴含着不断恶化的危险因素。美国《福布斯》网站文章称,本周,中国公开宣布日本首相安倍不受欢迎,一旦赋予不受欢迎者的身份,中国是否会撤销这个身份,还是说这个身份要带到坟墓里去了?这或许是个比较长期性的身份,而不是能很快抹去的糟糕“文身”。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