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日本民主党政权炮制“购岛事件”,导致中日关系陷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一年过去了,虽然中日间各领域的交流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两国关系复杂严峻的局面仍未改观,推动中日关系回归正轨任重道远。
当前的中日关系面临钓鱼岛、历史和军事安全等三个突出问题。在钓鱼岛问题上,安倍政权上台后,不仅没有纠正民主党政权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一口咬定“尖阁列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不存在主权争议”,“从来没有过搁置争议的默契”,从而关闭了理性解决争议的大门。
在历史问题上,安倍政权的一系列言行表明,它企图否定和美化日本过去那段侵略历史,搞翻案,开倒车,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其消极动向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遭到严厉谴责后,看似有所收敛,实则在窥探时机,以求一逞。
在安全战略上,安倍政府为实现其修宪强军目标,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无端指责中国要“用实力改变现状”。以此为口实,它调整外交和安全政策,加强日美同盟,进行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和军演,并极力拉拢他国,拼凑对华包围圈,把中国与朝鲜并列为日本的“安全课题”,防范、牵制和围堵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安倍政府否认钓鱼岛争议的客观存在,不愿同中方进行实质性对话,是中日关系难于打开僵局的症结所在。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是回避不了的。日方若真正想改善两国关系,就应拿出诚意,正视钓鱼岛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而不是绕开钓鱼岛问题,去空谈改善关系。
历史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事关东亚能否真正实现和解、合作和发展,也事关日本今后的走向。日本领导人和政治家应尊重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切实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日本在安全战略上把中国定位为假想敌,无论是认知的误判,还是出于执政需要的故意,都是对中日关系的严重损害,对日本自身的长远发展也百害而无一利。应树立正确的“中国观”,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奉行积极友善的对华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方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化。日本购岛后,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反制行动是被迫的,是回应日方的挑衅行为,中国坚持用和平手段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的立场是明确而一贯的。包括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在内,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防御性的,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无可指责。日方渲染“中国威胁论”,是反应过度。中方愿同日方共同努力,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指导下,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作者系中国前驻大阪大使衔总领事 王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