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中国如何当全球大国:需社会更广泛的共识

时间:2013-09-06 1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如何当全球大国?中国到底能向世界贡献什么?中国外交应如何转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在5日在北京提出这些问题。

  由民间智库组织察哈尔学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察哈尔圆桌:中国如何当全球大国暨《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研讨会5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副教授赵可金、中央党校副教授赵磊、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等十余位国际关系学者及媒体人士围绕王逸舟教授新作《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中的“中国如何当全球大国”进行探讨。

  “中国对世界贡献了很多基础设施、商品和服务,但在21世纪,这些已经显得远远不够。”王逸舟回答提问的三个问题时说,世界格局正发生变化,中国是最亮丽的变化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转变自己的角色。中国要做全球性大国需要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共识。中国在扮演大国角色时要考虑责、权、利之间的相互影响,要结合起来认识,注重寻求政治、哲学等精神力量的支撑。

  在王逸舟《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一书中,他尝试探寻中国的全球角色形成的根源、阶段及走向,其中以中非关系为实例,探索中国外交如何对传统的不干涉内政学说做出拓展,创造性地介入国际事务,同时以欧洲人如何扮演全球角色为借鉴,以期从中发现对中国的启示。

  外交学院教授王帆进一步解释认为,当前国际背景下中国外交转型期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二,国际因素影响加大,短期挑战和长期挑战并存。第三,中国发展的动态性与国际社会的变迁性导致中国外交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

  王逸舟认为,虽然谈到“创造性介入”这一概念,但国际舞台不是单相思,不是一个巴掌的事,介入应该考虑边界。另外别人怎么看你是一对互动的关系。中国现在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多样的创造性介入,

  “对我们更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想想中国介入世界的时候,面对可能的反介入,面对可能不欢迎,我们如何创造性的介入来展开互动,展开网络化,展开外交斡旋,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国际议程等。”王逸舟说。

  与会专家指出,从战略的高度而言,思维的先行比行动更为重要,创造性思维、复杂性思维都可以为中国外交战略规划提供有利的视角。

  据悉,“察哈尔圆桌”是察哈尔学会于2011年5月创立的系列研讨品牌,每次都会围绕特定国际关系问题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讨,至今已成功举办16期。(记者 蒋涛)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