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世界规模的大型展览活动对主办城市来说可能是红利,也可能是梦魇。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25日刊文称,如今,主办世博会意味着更多的建筑。申办国家希望经济的推动和国际声望的提高是举办这个历时6个月展会的动力。世博会历史学家乌尔索·查普尔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世博会意味着一个特定‘时代的来临’。这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海外形象。”
与此同时,世博会主办方也必须考虑成本和遗留问题。
文章说,有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本相当于42亿美元。上海世博会在结束后留下了许多毫无用处的建筑。其中一些像德国展馆,最后就被拆除。
2015年世博会首席执行官朱塞佩·萨拉说,作为下一届世博会主办城市,米兰希望避免相同的命运。米兰将“举办一场完全可持续发展的展会,并用环保材料建造意大利国家展馆,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后可以轻松地对其拆除”。
2020年世博会的申办国全部来自新兴市场则表明了国际关系的版图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这类国际盛会来登上国际舞台。查普尔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完美的例子,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展示出一个国家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参与者。”
文章指出,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参与者最多的一届世博会:与会的国家和组织达246个,游客人数达7300万。
研究往届世博会影响力的品牌专家恰科·瓦尔菲斯说,世博会“帮助主办城市登上世界认知地图”。
有时候,世博会也可能留下污点。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由于与会者稀少和资金问题被迫宣布破产。只是在美国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这届世博会才勉强维持到落幕。
尽管如此,文章说,如果一届世博会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主办方可以依靠媒体报道和国际旅游业来提升东道主城市在国内外的形象。与会的国家也会获得收益。
瓦尔菲斯的研究称,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荷兰展馆为荷兰创造了大约3.5亿欧元(1欧元约合8.26元人民币)间接的长期经济效益,为投资数额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