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于当地时间15日和16日访问埃及,但遭到冷遇。埃及再陷动荡以来,在中东力推“民主”的美国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局势的急转直下令其始料未及。美国在埃及实施“骑墙”政策,结果“两面不讨好”,招致骂声一片,处境尴尬。
7月15日,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来到开罗,拜会埃及临时政府领导人。这是埃及前总统穆尔西被军方废黜后,美埃之间首次高层接触。
据美国官方宣布,伯恩斯此访主要是表示“美国对埃及人民的重视和关心”。在短暂的两天行程中,伯恩斯还与埃及各党派、民间和商界领袖会面。美方称,伯恩斯“带来了美国对埃及的关切”,美国将“帮助埃及早日结束暴力革命,让埃及人民通过选举建立起民主政府”。
在“普世价值观”与现实利益之间,美国选择了后者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副总裁吉姆·赫尔姆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伯恩斯此行是为埃及军方和过渡政府“量体温”,美国之前犯了错,现在弄清楚埃及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对美至关重要。目前,奥巴马正面临压力,考虑是否要切断对埃援助。这可能会促使埃及过渡政府尽快采取行动制定宪法,举行民选。
埃及人不会忘记,两年半前“倒穆”运动如火如荼之时,频繁出入美国驻埃及大使馆的,是被打压了80余年的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领导人。穆巴拉克倒台后,穆兄会“咸鱼翻身”,一跃成为左右埃及走向的党派。2012年6月,有着深刻穆兄会背景的穆尔西当上埃及首位民选总统,奥巴马第一时间发来贺电,并盛邀其9月访美。穆尔西就职仅半个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便到访埃及,并带来一份丰厚的“礼单”。据媒体披露,曾在美国留学多年的穆尔西,大选胜出离不开美国的暗中支持。
埃及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同时也是仅次于以色列的美国外援第二大受援国。长期以来,对美国而言,埃及的价值不仅在于确保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确保苏伊士运河通航,而且还是其在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杠杆”,是实施其中东政策的重要支柱。穆巴拉克之后,美国希望埃及继续成为稳固而坚定的合作伙伴。
代表宗教力量执政的穆尔西,在内政上排除异己,加快推进埃及社会伊斯兰化;对外则奉行“平衡外交”,试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引起美国警觉。特别是亵渎先知的电影从美国传出后,美国驻埃及使馆遭到穆斯林民众冲击,奥巴马指责穆尔西保护不力,称“埃及并不是盟友,也不是敌人”,激起埃及强烈不满。去年9月,穆尔西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与在大会上讲话的奥巴马“擦肩而过”。两个多月前奥巴马发出的邀请,却变成了挫伤埃及人尊严的“空头支票”。
尽管穆尔西的行事方式与“美国推销的民主不同”,但毕竟他的上台是“民主的胜利”。令美国没想到的是,穆尔西只当了一年零三天的总统,就被埃及军方以未能控制局面为由解除职务。
埃及动荡持续和政权再次更迭,给美国出了一道大难题。一直以来,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乐见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以“民主”为旗号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并希望它们按照西方的“民主价值观”改朝换代。可是,当民选的埃及总统穆尔西因施政失误引发“民主”抗议,继而沦为“阶下囚”时,美国的反应不仅拖沓、矜持,而且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美国对埃及“二次革命”欲言又止的种种表态,足以说明它的尴尬,同时也再次暴露了它的“民主普世价值观”的虚伪性。因为,当“普世价值观”与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美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