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在国际舆论界引起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各成员国媒体一片好评,而部分西方国家媒体却对金砖国家的合作前景“忧心忡忡”。
在会后发布的《德班宣言》中,各成员国同意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认为设立一个初始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是可能和共同期待的。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由于金砖国家各自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政治上也缺少共性,因此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国际机构或者组织,建立开发银行等正在磋商的合作安排也难以取得成功。
就金砖国家之间的差异来说,这些媒体说得有道理。金砖国家分布在不同的洲,不但地理上相距遥远,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也互不相同。因此,任何合作动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到各方全面赞成。
但同时也要看到金砖国家之间的相同之处。这些各自不同的国家能主动走到一起,正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诉求。金砖国家都是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且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他们在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交往中面临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尤其是在国际经贸合作领域,它们都在争取受到公平对待和更多发言权。在国内,它们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经济转型升级、健全市场机制、减少贫困人口等。
其实国家之间的同与不同本来就不是开展合作的障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成员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千差万别,但它们都已存在多年。欧盟成员国相似度很高,却在很多问题上长期扯皮达不成一致。
应该看到,一个运转良好的金砖机制将成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正能量。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0%和43%,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占世界总量的18%,现在估计已在20%左右,且近年来这五个国家的经济增速均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速,这种势头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可保持。
金砖国家之间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将达到优势互补、双赢或多赢的效果。中俄能源合作、中国与其它成员国的货币互换以及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的设立无疑将对所有金砖国家发展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对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更好的保障。
世界应正确对待金砖机制。有分析认为,西方舆论之所以对金砖机制提出质疑,是担心它对现有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产生挑战。这种担心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历史证明,任何新生事物所带来的挑战总是针对不合理的或过时的制度和秩序。何况,金砖机制并没有显露出咄咄逼人的挑战者姿态,而更多地以建设性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的设立公开表示欢迎,并声明会开展相互之间的合作。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当然,金砖机制面临的困难同样不可小觑。在具体合作项目上的技术性问题需要相关成员戮力同心,竭诚合作。成功运作的国际性机构和组织有很多,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是有先例可循的。相信金砖国家有足够的智慧使这一机制造福于人民,并为世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徐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