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有关世界历史的书籍,都会从二战后出现的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开始讲述亚洲崛起。但自那以后的不少亚洲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国际经济秩序也基本上还是由西方主导。
亚洲的真正崛起,特别是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崛起,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事情。其主要特征是,这些经济体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保持了政治上的基本稳定,凝聚了发展的信心与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东亚经济体不仅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找到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区域经济融合。这尤其可从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的经贸合作关系中看出。“东亚”这一新的区域概念能被广泛认同,本身就说明这一地区的合作对全球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同以往的重要影响。
东亚经济的合作经历了一个从生产链的组合,转向区域经济多层面融合的过程。早期的东亚合作,主要是以日本为主形成了产业分工的合作生产链条,在全球供应链上扩大并巩固了地位。但这种模式仍主要靠外部驱动,对西方经济依赖十分严重。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痛定思痛,在增强自身抵抗力的同时,开始重视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东亚经济体非但没有倒下,反而显示出了较强的“免疫力”。以至于很多专家都认为,那是一场西方的危机,不是亚洲的危机。
亚洲经济体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世界也分享到了亚洲经济合作的成果。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区域合作,使亚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已超过50%。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由此,亚洲的经济合作开始进入一个新层面。亚洲经济开始从对外部需求过多依赖,逐步向内部需求拉动转型,经济层面的合作也开始向政治、科技、文化等其他层面延伸。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内在需求。
亚洲合作还面临着不少挑战,但今天的亚洲,已经不是昨天那个任由某些霸权主宰的亚洲。解决这些妨碍合作与发展的问题,只能通过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加深合作、增强互信,亚洲人不缺少化解难题的智慧与能力。目前,加强亚洲地区合作的机制和倡议很多,各方面想法和主张丰富多样,协调各方面利益诉求、形成能够保障互利共赢的机制需要更好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充实内容、深化合作。